十一年前,我刚刚就读于诸城市实验幼儿园,便开始对一张印着“潍坊银行”四个大字的银行卡情有独钟。那是父母为我缴纳幼儿园保育费的专用银行卡,“鸢都卡”“闪付”两组闪光的汉字在阳光下接续跳进我的眼帘。爸爸耐心地指着卡面的字教我认:“潍—坊—银—行,就像我们潍坊的风筝,能带着钱飞到需要的地方去。”那时我还不懂金融的奥秘,只觉得这几个方方正正的汉字比幼儿园识字卡上的文字更有韵味,特别是“鸢”字那一撇,多像风筝拖着的长尾巴。
从此,潍坊银行成了我认知世界的第一个坐标。每天放学,爷爷接我回家时,我总要骄傲地宣布自己的地理位置:“看!潍坊银行!”“我在潍坊银行的北面!”“我到潍坊银行南边第二个路口了!”
五年后,我亲爱的妹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对银行和银行卡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忍不住急切地问爸爸:“是不是妹妹也要到潍坊银行办理一张银行卡呀?就像我的那张鸢都卡一样。”爸爸笑着表扬了我:“还是你想得周到,让我们等等幼儿园的通知吧。”爸爸的笑容里隐藏着一种神秘。后来我才知道,妹妹不需要办理新卡,那张陪伴我度过珍贵幼儿园时光的潍坊银行卡,只需在系统里稍作变更,便能继续为妹妹的成长护航。这小小的卡片延续,让我莫名感到安心,仿佛童年最熟悉的伙伴依然在参与着妹妹的故事。
如今,在这个数字货币盛行的时代,我依然珍藏着潍坊银行的实体卡片,因为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金融功能,更是一段段具体而微的生活史诗。我和妹妹共同使用过的这张鸢都卡,就像一棵长出年轮的树,镌刻着我们姐妹俩共同的成长轨迹。卡面的划痕记录着它陪我们走过的岁月,背面模糊的签名是我和妹妹轮流练习写自己名字的痕迹。妈妈握着我的手在POS机上输密码时掌心的温度,爸爸解释“闪付”功能时眼里闪烁的科技光芒,妹妹第一次自己存款成功后骄傲的红脸蛋……这些散落的记忆碎片,总在不经意间被熟悉的元素串联起来。
潍坊银行就像城市里的蒲公英,把关于金融、责任、成长的种子,悄悄播撒在一代代孩子的记忆里。它是我识字的启蒙老师,是城市探索的路标,是姐妹情感的见证者。潍坊银行陪伴着我从一个需要踮脚才从勉强触摸到柜台的孩童,长成能独立办理业务的少年。每次路过银行网点,自动门开合的瞬间,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岁月沉淀出的特殊味道,混合着打印机的碳粉味、钞票的油墨味,还有记忆中永远鲜活的童年气息。我仍会习惯性地想起十一年前那个第一次认识“潍坊银行”四个字的小女孩,想起那个乐此不疲地教妹妹使用ATM机存款取款的小姐姐,时间在鸢都卡的光泽里完成了奇妙的轮回。
潍坊银行,这个沉默的守望者,将继续以它特有的方式,记录这座城市里平凡而珍贵的成长记忆。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