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良医悬壶 兴中医济世—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诸城评论 > 聚良医悬壶 兴中医济世

聚良医悬壶 兴中医济世

——记诸城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王永寿
2025-08-21 15:12:41 来源:诸城新闻网
巩向红 王伟(女)
  秋高气爽。一大早,王永寿迎着朝阳来到诸城市中医医院。作为这家国家三级中医医院的创始人,87岁高龄的王永寿依然每周三次到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坐诊,风雨无阻。“名老中医工作室”窗明几净,工作人员已经整理好卫生———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院长,员工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门外的墙上有王永寿的简介:诸城市首位主任中医师、原诸城市中医医院院长、诸城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曾任《山东中医杂志》编委,山东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59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40余年,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石症和脾胃病、上感等诸症,有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在多种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山东省和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起始
  耄耋之年的王永寿花白短发、眼睛细长、脸盘饱满、身材瘦颀。在诊室中,他安静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缓慢、清晰、带着一点寒亭地方口音的话语,带着记者慢慢融入中医院创始的源头。
  王永寿介绍,县级以前没有中医院,地区以上才可能有。1981年,卫生部决定在有条件的县设立中医医院。1983年,潍坊落实上级要求批准在第一批五个县建设中医院,诸城是首批五个县之一,获批建设100张床位的中医院。
  怎样建一所医院?这对一座城市来讲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但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接到建设中医院任务的王永寿抓紧翻书学习、向师友请教:
  100张床位的医院,大概需要多少土地?要预留多少扩建用地?门诊、病房大概比例是多少?食堂、洗衣房、停车场等附属用房如何配套?
  临床科室如何设置?有哪些必要的设备?
  医务人员如何配置?人才从哪里来?
  如何做好中医医院的定位,突出自身中医特色?……
  随着学习了解的深入,一所中医医院慢慢在王永寿心中清晰起来,拉起了基本的框架模型。
  萌芽
  时间退回到40年前,东关大街还只存在于县域规划图里,现实中只有一段不长的土路,路东只有一家单位———建设银行。“一开始,光中医院的选址就有四五种不同的意见。后来还是当时担任县长的崔功甫最终确定建在东关大街。”王永寿悠然讲述:“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基础设施不像现在这么便利。按照要求,医院必须要有一部座机。但当时东关区域尚未布线,需要现立线杆拉上电话线。当时一部座机花了五千块钱,那可是一笔‘巨款’。”
  最初的建院资金非常困难。按照上级指示,每个省要在1/3的县建设中医院,每个县有15万的建设拨款。这15万就成为诸城市中医医院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1983年,诸城市中医医院这棵“小树苗”在东关大街扎下了根。
  医务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水平的高低。当时在卫生局工作的王永寿,对着全市医务人员的名册细细数算了许多回,从中挑选出七八名业务骨干,作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储备。
  “当时诸城还没撤县建市,整个卫生局一共才8个人。我当时负责业务人员管理,对全县1800多名医务人员比较熟悉。临床的、后勤的、一级科室的,大家意愿比较一致的,挑选出七八名业务骨干,先挂靠在城关医院。后来又从乡镇医院和应届大学生分配中调整了部分人员,搭起了最初的人员框架。”
  生长
  “支起一个小摊子,就逐渐积累。”王永寿说得朴素。
  医院最初就建设了三排平房,院内全是土路,一见水全是泥,一下雨基本就得停诊。上班和工休之余,王永寿亲自上阵,带着员工搞绿化、搞基建。用了大概一年多时间,医院里地面全部整平铺上了青砖路,完善了绿化植被。
  “后来我们获批建设门诊楼,最开始规划两层,后来批准建设三层,1985年建成投用。又陆续上了X光机、B超机。90年代还上了一台CT,这在当时都算是‘大动静’。”王永寿笑着说。
  医院建设资金一直比较短缺。王永寿在争取上级拨款、争取各级卫生机构帮助的同时,尽量把钱都用在刀刃上。除去医疗设备的配套,医院还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培训。
  “我是1990年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肿瘤专业的,进修时间一年。1991年回来后,我们就设立了诸城市最早的肿瘤专科———诸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诸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潍坊市名中医安丰辉这样向记者介绍。
  “设立肿瘤科后,我们通过化疗配合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在抗肿瘤的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取得了1+1>2的效果。”安丰辉是医院最早的一批员工,现已退休,退休后返聘回中医院。
  曾有一位乳腺癌患者复发后辗转找到中医院肿瘤科。患者最初在省里医院做的手术,手术三年后复发。安丰辉接手后一方面制定常规化疗方案,一方面认真研配中药辅助治疗。
  患者后续曾到北京几所大型医院就诊,接诊医师均对患者治疗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后来患者一直在医院肿瘤科就诊,复发后生存期限超过14年。
  “我们后来陆续实现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不同治疗方式,一直走在县级肿瘤治疗专科的前列。”安丰辉笑着说。
  近年来肿瘤科更是积极开展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上海解放军455医院、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成果“天使工程”项目等建立远程会诊及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医疗水平更上层楼。
  多年来,诸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先后被评为潍坊市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重点中医专科、山东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特色专科、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成为县域肿瘤治疗的品牌科室。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诸城市中医医院这株幼苗,在上下一心奋力前行的征途中坚定地成长,为成长为苍劲巨木全方位积蓄着力量。
  中医特色
  说起来,诸城市中医医院的首任院长,当初学的还是西医。1959年,王永寿从昌潍医专(今潍坊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诸城程戈庄镇工作。后来参加了潍坊市第一批‘西学中’(西医学习中医)的培训学习,学完后回诸城在贾悦主办了几年的诸城‘西学中’培训班,后来调到卫生局工作。
  “总起来看中医还是有基础。中国过去几千年没有西医。都是中医在治病救人。特别是在宋朝,老百姓的方子很多。谁有病,老百姓都去送方。”王永寿笑着说,“我扒过诸城县志,诸城历史上有过四位比较有名的中医。最有名的是清代臧应詹(字枚吉),当时有‘南臧北黄’之称。他的临床医案也多,实操性非常强。其他人有的半路为医,有的有方无案,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除去四位名医,近代、解放以后也有一些有名的医家,诸城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作为中医医院的首任院长,王永寿任职期间也对中医做过相对系统地研究。查阅过很多方志、古籍资料。
  为突出医院中医特色,王永寿从中医药方剂入手,做了许多研究探索。他首先改良了传统的感冒治疗药方,推出中医院第一个自制中药制剂———桑菊感冒颗粒。桑菊感冒颗粒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一直是中医院的拳头产品之一。
  “主要是因为感冒药用得比较多。我根据中医治疗感冒的四个方子,提取出最有效的几味药制成,可以退烧、缓解嗓子疼、解除头疼怕冷症状、预防肺炎。”王永寿笑着介绍。
  在王永寿的带领下,中医医院于1983年创建了中药制剂中心,后来陆续购进了大型提取机组、粉碎机、口服液自动罐装机组、自动打丸机、颗粒包装机等先进设备,配备了与制剂相适应的液相色谱仪、崩解仪、水分快速测定仪等检验仪器。1995年医院创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时,已经能生产7个剂型150个制剂品种。后来因为国家政策规定,《中国药典》收载的成方制剂不允许医院制剂生产,医院保留了52个经方验方品种,目前这些制剂品种均经潍坊市药监局审核,山东省药监局审批,批准发给了制剂批准文号,均列入医保报销范围,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达到了转化科技成果、带动学科建设、促进科技开发的目的。
  “我们最初的确面临很多软件、硬件上的困难,第一年全年收益才12万多。但是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慢慢发展。在同批建设的县级中医医院中,我们走在了前面,基础设施慢慢配套,科室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一点点提升。1994年,诸城市中医医院成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995年,诸城跟肥城成为当时全省唯二的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王永寿笑着说。
  情系中医院
  “从建院开始,一直到现在,40年,我没有离开过中医院。”王永寿笑着说,“也有一些找我出去的,都被我拒绝了,这是我跟中医院的缘分。”这位首创者,对诸城市中医医院倾注了半生的心血与情感。
  作为那个年代难得的院校毕业生,王永寿当年在青岛实习的时候、在乡镇坐诊的时候、在潍坊培训的时候、在部门工作的时候曾多次接到过邀约,均被他拒绝了。退休后,王永寿继续在中医院坐诊,专攻中医肝胆病,为医院贡献着余热。
  “以前有中医中心请我去讲课,我当时选了个《病毒性肝炎的中医防治》的课题。别看它叫肝炎,但是病毒引起的。现在很多专科中医不如西医疗效显著,但是西医对病毒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特效药。这一专科中医有很明显的优势。中医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对抗病毒,它不是直接杀死细菌,但是人吃了中药调节免疫,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四十年,王永寿渐渐融入中医,在这条并不平顺的道路上不离不弃,一路前行,推动地方中医事业的从无到有、慢慢茁壮,造福百姓,终成良医。
  “建院初期,在资金缺乏、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全院职工共同努力,1985年盖起门诊楼,1994年成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995年建成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此后每一任院长都有新成绩新发展。我深信,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带领广大职工,在发扬继承祖国医学,防病治病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医院一定会越发展越好。”王永寿看向窗外———院区车水马龙,艳阳高照。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