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自己主动地要给一本书写评,里边没有任何其它的成分,我所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我遵循我文学作品“用真情写真情”的格言,所以,我对《春见》就是要“用真情写真情”,写出我内心的真情实感。
于是,我便认真读《春见》,认真去感悟,认真写评论,写出了下面这些文字,权作评论。
鲜花不一定在春天绽放
品读《春见》并要为《春见》写下一篇不管篇幅长与短,水平高与低的评论文章,首先要看刘霞的原著,即《春见》所辑文章。
通过《春见》的品读,刘霞不但给了我一个职场人颇具特点的美丽形象,而且给了我萦绕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有关文学创作问题的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是从《春见》后记《从春天出发》所言中找到的,明面上看,仿佛有悖于《春见》初衷,“我喜欢春天,喜欢东风吹来,大地苏醒,百花次第盛开的样子。我的心也如同春日繁花,层层叠叠,欲与绽放。……”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春风、春雨、春阳生发了春天的绚丽多姿,奏响了百花盛开动人心弦的生命乐章。
总有一些别样的鲜花,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在生活的烟火之中,在远离文学创作“春天”的地方悄然生长,热烈盛开,刘霞就是这样一位。
女性视角下的细腻书写捕捉生活中的诗意与温情
很欣赏并钦佩培玉兄为刘霞散文集《春见》所作的“序言”。胡培玉用他生花的妙笔在《春见》的“序言”中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探索了艺术的本质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美即生活’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强调了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们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那就是美的。”《春见》的作者刘霞,“就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纵观作者所集的散文,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
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最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约翰·济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唯美的语言以及对自然、艺术的深刻感悟提炼总结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警句。培玉兄对《春见》的主题把握到位,并用画龙点睛的精准之笔挑明了《春见》“美”与“爱”的基调,使我在大赞的同时又不无钦佩。我也从《春见》中看到,刘霞的散文每一篇的字里行间都写着“真实”二字,她是在用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花,真实的草,真实的山,真实的水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描绘着生活的美丽,把心底的那份爱呈现给读者。不难看出,刘霞颇具才华,她的才华是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和叙述手法,去书写身边的故事和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其作品既充满感情,又透着聪慧的灵气,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给读者尤其是业余作家以深刻的创作启迪。
刘霞在商业战线的工作岗位上,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要处理繁杂的业务,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有自己老的、少的以及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压力,但她却以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对文学的坚持与执着创造出了奇迹。
刘霞在商业领域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使她更深入了解了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这些都成为了她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她无需刻意去寻找创作题材,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她笔下生动的故事。在《春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职场生活的细腻观察。她描写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展现出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她记录工作中的紧张与智慧,让读者感受到商业世界的风云变幻;丁洪亮总经理给她教诲、示范和榜样的力量。
刘霞以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文字之中。在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她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有时采用线性叙事,娓娓道来;有时又运用跳跃式的思维,将不同的场景和感悟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这种自由的创作风格,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作为散文,无论一部散文集还是一篇散文作品,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其内容都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而产生的真实情感,刘霞巧妙地避开了空洞的辞藻堆砌,首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这确实是难能可贵和不易做到的。其次,每一部(篇)散文作品都要做到主题明确集中,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即便看似笔触分散,但最终要回归到统一的情感或思想内核,避免内容的过于松散。再是语言要尽量凝炼优美,富有感染力,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作品结构灵活自然,不局限于固定格式,随着情感或思维的流动,达到“形散神聚”。散文的文字表现,要自然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场景、细节的描写,让读者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时,体会到作品意境的深远以及深层的情感或哲理,从而引发共鸣。刘霞正是领悟和掌控着这一要领,牢牢把握住了散文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使其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文学高度。所以,她的每一篇散文,都让人感到情真意切,如身临其境。像在《茉莉花开》中,“一阵清凉的微风裹挟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钻进我的鼻腔,我不禁循香而去,薄薄的暮色中,花草们身姿妖娆,犹如一群自由曼舞的仙子。……那清丽的花朵,幽幽的香气,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啊,茉莉花开了。”在《太阳花》中,刘霞写到:“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左右各有一个花圃,整整齐齐地栽满了花儿,此时此刻正开得鲜艳,红的像火、白的胜雪、黄的似金、粉的如霞……冰超仿佛闯进了一个幻梦世界,她惊奇地屏住呼吸,张大嘴巴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自己一个微小的动作惊扰了眼前的一切。……此时,夜色已深,在徐徐的晚风中,飘来一阵阵花香,那是“太阳花”的味道。”
春节,即“过年”,因此写“过年”的文学作品甚多,尤其散文,仅一个“年”字,就可谓“百花竟开”,而刘霞在《故乡的年》里,却这样写到:“第二天一大早,新年的太阳还未升起,屋檐上挂满晶莹剔透的冰凌子,放眼望去,满院白色的雪被我们翻腾得一片狼藉,上面点缀着的红色炮仗皮,像刚打完胜仗的‘战场’,让人喜悦无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句话,就把读者拉进了故乡的“年”中,共同体味故乡的“过年”美好,“时光如梭,所有的一切都从指间流走,或人、或事、或心境。唯有对故乡的年,对那些过往不能重来的美好,我至今怀念。”
刘霞对雨天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她的父亲是在一个“窗外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倾盆而下”的雨天离世的,她在《雨中飘荡的回忆》和《雨夜,给您写一封信》中分别写到:“……父亲的眼睛里飞快地闪过一道光,眼角流下了两行泪,随之慢慢地闭上了眼……父亲的离去,把我的悲伤无限拉长,尤其每逢盛夏大雨时,总觉得父亲还在身边。”“雨依然下着,透过迷蒙的雨丝我仿佛看到了您笑意盈盈的脸庞,泪水倏地涌上眼眶,模糊了我的视线。爸爸,您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夏夜离开了我,却把您的爱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刘霞对景色的描述,特具灵性,寥寥数笔,就会让你如同身临其境,如《山中寻幽》《初秋》《走近瓦尔登湖》等,使人们悟出了荷花盛夏绽放、菊花深秋傲立、梅花寒冬傲雪的生物特性,在自然中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与生命意义的伸张。在《从春天出发》中,刘霞就写道:“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心境。在这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里,我看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在《蓝天很蓝》中,刘霞这样说:“这份属于秋天特有的蓝,经过春生夏长的着色,像在秋水里洗过一样,清澈明净。世间的人们,跋涉过半生,有了阅历沉淀,把心收一收,行动上收一收,卸下负担与矫饰后,显露出生命的明亮本色,就如同这秋之蓝。”其字字句句,都会让人产生共鸣。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刘霞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在散文集《春见》中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天生对情感和细节有着更为敏锐感知的特质在刘霞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瞬间,那些隐藏在平凡琐事背后的诗意与温情,在《良师》一文中可谓达到了极致:“现场的音响突然‘罢工’,发出噪杂的电流声(哨音),我当时紧张得汗水顺着脸往下淌。正当我手足无措之际,丁总来了,他不慌不忙地把麦克风挪了一下位置,‘哨音’立刻停止了。他笑着走到我身边说:‘别慌,这种突发情况是对我们应变能力的考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好顾客的情绪’。”“……‘卫生无小事’,这是我入职百盛商场后,从丁总口里听到最多的话……”
在描写家庭生活时,刘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父亲、母亲、姥姥、奶奶、丈夫……通过对家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的描写,将父爱、母爱和亲人之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
《春见》的出版发行,是刘霞文学创作的成功之举,而这一成功,是她捕捉生活中的诗意与温情的日积月累,是她女性视角下的勤奋劳作与细腻书写。
白描手法的运用还原生活本真的艺术魅力
“白描”,是中国文学与传统绘画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事物的特征和神韵,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刘霞在散文集《春见》中,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将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生活本真的艺术魅力。
面对自然景观,她的描写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浪漫,这在《春见》的第四章中,她用简洁的语言书写了《云和小院》《蓝天很蓝》《走近瓦尔登湖》等,尤其是“几棵楸树、几株海棠、几簇芍药、几丛蒲草,既有好友相赠,亦有从自家园里相移,还有从附近农家买来的,亲自种下,不图名贵,只要小院自然就好。人过中年,看尽世间繁华,已不会再如年少时用物质的名贵打造小院虚浮的奢华。”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与情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描写人物时,刘霞又往往通过语言、动作和几个典型的神态,将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她写父亲、写母亲、写婆婆、写奶奶、写姥姥等,短短几句话,就将一位位和蔼可亲、富有情感的老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叙事方面,她仍是不离“白描”,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但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与感人。
刘霞还特别关注女性自身的成长与情感世界。在《春见》中,她讲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和坚强。她对女性情感的描写真实而动人,既有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恩。她通过自己的故事,展现了当代女性在追求事业和生活平衡过程中的困惑与坚持,自然而言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强烈共鸣。
刘霞“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质朴的美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听她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感。这种真实感和亲切感,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刘霞的创作经历和散文集《春见》的出版发行,是她文学创作的硕果,是她在人生旅途上工作之外的另一领域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她的成功告诉人们,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是否处于传统意义上的“最佳时机”或最佳环境”,而在于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否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挖掘自身的潜力。
刘霞的散文集《春见》,是她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精心培育出的一枚文学硕果。在文学的星空中,刘霞或许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她的《春见》,也不是那么厚重的巨著并稍嫌单薄,但她以自己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业余作家的创作之路,也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刘霞的作品告诉大家,人们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种环境,从事何种职业,都不应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必定有路,花期虽有不同,但却折射着可贵的生命哲学,也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不同的季节里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刘霞的《春见》,如同岁月深处散发着芬芳的鲜花,面向广大读者也向着我已经绽开,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刘霞定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共同期待她下一次更加绚烂的绽放。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