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检察院聚焦这一痛点,创新构建了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该模型对业务系统内的判决书、检察内卷文书数据进行多重筛查碰撞,预设了未赔偿、经济困难、人身损害、涉弱势群体等救助条件,依托山东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自动抓取的业务系统2.0数据,交叉比对案件信息,实时生成“高匹配度”线索清单。以前需要两个人筛查一周的工作量,现在只要通过模型点击一下,几分钟就能完成,而且还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筛查。“过去,我们要花大量时间在卷宗堆里找线索,现在有了这个大数据模型,就像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线索一目了然。”提到这个模型的效果,控申部门的干警们感慨万千。
刘某是利用模型筛查出的第一批司法救助案件的当事人。他因交通事故导致腿部残疾,无法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而被告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诸城市检察院通过该模型发现了这条线索。根据模型快速筛选的“线索清单”,检察官第一时间开展线下走访核查,确认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并通过对接残联、民政等部门,调取刘某及其近亲属的残疾、低保等社会救助情况,实时核验。经反复确认,刘某符合救助条件,及时为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从发现线索到发放司法救助金,仅仅用了一周时间。之后,检察院还联合残联、妇联等部门以及诸城义工协会,对刘某及其配偶采取发放残疾生活补贴、定期慰问、义工协会定期帮扶等多元救助措施。
模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提高了办案的精准度。除了刘某,庄某的父母也得到了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2021年4月的一天,李某驾驶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庄某死亡。庄某父母已年近八十,没有劳动能力,全靠儿子庄某赡养。儿子死后,被告人李某也没有给予任何赔偿。儿子去世的这几年,庄某父母除了要承受老来丧子的精神痛苦,还要承受因失去生活支柱所造成的生活困境。通过该模型,检察官发现了这个四年前遗漏的案件线索,并及时为他们提供了救助。“没想到儿子都走了四年了,我们还能得到救助,太感谢你们了!”老两口眼含热泪,紧紧握住检察官的手,许久都没有松开。

自模型试运行以来,诸城市检察院已成功筛查潜在救助线索31条,转化救助案件18件,有效破解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人工筛查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助力司法救助精准速达。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