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诸城派古琴:仙乐一曲唱到今

诸城派古琴:仙乐一曲唱到今

2013-06-07 14:50:36 来源:诸城新闻网

 上古年代,诸冯(今诸城)出了一位五弦琴手——有弦。有弦的儿子自小随父学琴并学会制琴,后来有弦的这个儿子成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上古“三皇五帝”之一——虞舜。《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公元前1000年前的周代,文王、武王在五弦琴的基础上各加一弦,称为“文武二弦”,使之成为七弦。所以,今日古琴又被称为“文武七弦琴”。
    三国时期,琅琊(今诸城)诸葛丰之后裔诸葛亮设空城计,在城楼抚琴退司马。
    北宋年间,知密州(今诸城)的苏轼稳坐超然台,抚琴吟唱“明月几时有……”。
    从诸冯到琅琊再到密州;从虞舜到苏轼,在诸城这片土地上,他们都与古琴结下了情缘。2010年8月,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从中国古琴的发源地到“诸城琴派”的故乡再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古琴与诸城的缘分已延续了4300多年。今年6月8日,我国将迎来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此,记者通过采访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古琴爱好者,来探究诸城派古琴的缘起形成以及发展传承和保护情况。

 

一代宗师为“二王”

 在我市和平街北街125号的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一楼,这片面积150平方米的区域内,每天会不时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这片区域有个特殊的名称——诸城派古琴传习所。市文化馆馆长张维新告诉记者,传习所现拥有2位传承人,入室弟子15人,每周传习时间24小时以上。
    姜燕,市古琴研究中心主任,诸城派古琴传习所所长。先后师从刘赤城、高培芬、茅毅、张子盛等诸城派古琴大家,并多次赴北京大学、天津琴院等音乐高等学府深造。
    记者见到姜燕的时候,她正在研习所给学生教授古琴。这些学生都是我市的古琴爱好者,他们搭上了“市文化馆艺术培训班免费开放”这趟快车,每周三、五下午都可以得到姜燕的免费指导。
    “古琴技艺的传授讲究师徒间口传心授。当然传习所购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使传授效果更好。”姜燕告诉记者。
    诸城是“诸城琴派”的故乡。诸城古琴称“山东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19世纪初开始萌芽,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不断探索、交流、吸收、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
    在诸城诞生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古琴流派,绝非偶然,它是诸城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诸城最早的琴家有王溥长、王雩门两人。王溥长,字既甫,诸城城里人。早年随父客居贵州,游历江南数省,清道光末年学琴于“虞山派”,所传十五曲辑《桐荫山房琴谱》。王雩门,字冷泉,号雪渔,别号昙花子,藏有益王琴一张,诸城王(小王门)村人,琴宗“金陵派”,所传十八曲辑《琴谱正律》。二人都出生于1807年,年龄相同,但二人弹奏的曲子除《长门怨》外,其他的都不相同。前者曲风清微淡雅,后者风格风格绮丽缠绵,擅长轮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二人不是一个师承,王雩门跟谁学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王溥长的师承,我们可以从他的家庭情况作一下推测。王溥长胞兄王寿常也会弹琴,而他们的父亲王式钰曾在贵州学过琴,从这一点上看,王溥长的琴艺可能是家传。”对诸城派古琴的渊源,姜燕娓娓道来。
    “诸城已故的著名琴家大都是由王溥长、王雩门二人分别传授下来的。他们成为诸城派古琴的一代宗师。王溥长一支后有王作祯、王露和王熙麟,王雩门一支有王宾鲁。”姜燕指着《诸城文化志》上关于诸城派古琴的传授系统表说。从系统表上记者看到,诸城派古琴最初的传播是在诸城境内,从王溥长的第三代传人和王雩门的第二代传人起,诸城派古琴开始在全国传播。
    王作祯(1842—1919),字心源,诸城城里人。自幼跟父亲王溥长学琴,对瑟和琵琶也下过功夫。他苦心钻研琴学技艺,水平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当时古琴界称他与王冷泉为“诸城二王”。他在诸城创办了第一个琴社——东武学堂,弟子百余人,著名者有王露、王熙麟等。
    “王露的家就在现在的西施巷内,他的家庭在当时的诸城来说是非常富裕的。他认为古琴是高雅的艺术,因此,他弹琴的时候总是要沐浴净身、更衣、焚香,有着非常讲究的一套程序。”姜燕介绍说。王露(1877—1921),字心葵,号雨帆,诸城城里人。15岁从表兄王心源学琴,12年后成为杰出的古琴家,与王冷泉、王心源并称“诸城三王”(亦称“琅琊三王”),辑订《玉鹤轩琴谱》。他的弟子中著名的琴家詹澄秋。“因为王露富裕的家境,他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他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洋音乐6年,获学士学位。1919年,民国八年,在章太炎推荐下,蔡元培聘请王露任北京大学古琴导师。”
    王熙麟,字秀南,王秀南与王心葵为师兄弟,12岁开始跟父亲王作祯学琴,将父亲的弹奏风格、节奏及指法完全保存了下来。
    王露的得意门生詹澄秋,王熙麟的女儿王凤襄和女婿张育瑾都是有名的琴家。
    由此可以看出,十九世纪初的诸城王姓琴家人才辈出,但是此时并没有形成“诸城琴派”,仅能称作“诸城琴派的萌芽”时期。此时,王露在北京授琴,成为后代琴人中所谓的诸城派古琴的“北派”。而诸城派古琴史上另一位重要的人物王宾鲁来到了南京,诸城派古琴的“南派”在此扎根。

姜燕抚琴

 

 破戒创新,琴风独特

 “如果说王露的琴风是阳春白雪,那么王雩门的徒弟王宾鲁的琴风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下里巴人了。”姜燕说。
    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号飞飞子,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人。他自幼喜好古琴,因为当时家庭贫困,没有乐器,他便在桌上拴麻绳当古琴习练,后从师王雩门,为王雩门惟一弟子。
    据史料分析,王宾鲁跟随王雩门学琴时间不长,王雩门去世时,王宾鲁只有十几岁。1911年,经康有为推荐,王宾鲁被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古琴导师。“古琴在当时流传的过程中有很多讲究,例如非古谱不弹,小调不弹,更不能随便改动古谱。而且古琴被认为是高雅的艺术,是有一定阶级性的。但是,当时的王宾鲁是一个‘叛逆’的人,他虽然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后来家庭破落,生活困难,逐渐接近一部分城市贫民,他亲身体会到群众的音乐喜好。他不满足于原谱的呆板,不顾戒律,试图创新改革。由此在诸城琴界引发了很多不满,所以他去南京是有些被迫的。”姜燕继续介绍。
    王宾鲁勇于改革创新,大胆吸取民间音乐融入琴曲,演奏技法更加脱俗超群,琴风逐步发生变革,由高雅走向通俗,使古琴更加接近群众,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山东诸城地方音乐特色的琴曲,逐渐使诸城古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19年,在上海“晨风庐琴会”上,王宾鲁以其精湛的琴艺而“惊倒四座”。王宾鲁在南京教琴10年,诸城派古琴也成为当时第一个进入大学讲台的中国古琴派。
    此后,王宾鲁的一支主要以南京为中心发展。从传承人来看,王宾鲁的弟子不少都是有名的琴家。徐卓就是其中之一。
    徐卓,字立荪,江苏南通人,琴艺精深,被誉为“中国现代四大古琴家”之一。在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时,师从琴学大家王宾鲁,苦心钻研,得其真谛。1929年,为了振兴诸城琴派,他与同门邵大苏在南通创建梅庵琴社,由此,诸城派古琴就由徐卓传到了南通。在当时,徐卓的弟子都能较全面地掌握这一琴派的演奏技能,并达到一定功力。1931年,徐卓编订出版了《梅庵琴谱》,对诸城派古琴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诸城派古琴随着王宾鲁南下,继而由徐卓带到南通,创立梅庵琴社,并以梅庵琴社为载体,继续发展。此时,出身艺术世家的南通人刘赤城,开始学琴于徐卓,并得到亲传,成为当今诸城派古琴传人中的佼佼者。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我是从2006年跟随刘老师学琴的,你没听过刘老师弹琴,你听了之后肯定要比刚才还要感觉震撼,他才是真正的大家。”姜燕对记者说。彼时,应记者的请求,姜燕的一曲《流水》刚刚弹完。记者听罢,一种无法形容的美感涌上心头,真可谓“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姜燕所说的刘老师就是现在安徽梅庵琴社社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赤城。他五岁从其父——著名国画家、古琴家刘嵩樵习琴,8岁即登台演奏《风雷引》、《平沙落雁》等曲。后来,他受业于徐卓门下,继承了诸城派古琴的全部曲目。1958年,20岁的刘赤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首届古琴专业。毕业后,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剧院,专职古琴演奏和研究工作。
    如今,刘赤城已经操琴近70年,成为当今我国一代琴学大师。他的演奏洒脱开张,形神并重,风格浓郁,秉承诸城派的琴学思想和前代琴家的艺术精华,发展了诸城派古琴的演奏技法,创造了滚轮、回锋等新技法,极大推进和巩固了诸城派古琴的艺术内涵。2006年5月18—19日,刘赤城率众弟子来我市举办“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音乐会,让诸城百姓充分领略了诸城派古琴的低沉深厚、幽静古朴的艺术风貌。

形式改变,传承不变

 封雯轩今年14岁,跟随姜燕学习古琴已经三年,年纪不大的她已经成为我市诸城派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是她自己要学的,她原来学古筝,后来看到姜燕老师弹奏古琴,她就想学。我们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十分同意她学古琴,因为考虑到她快要升初中了,害怕再学一种乐器会加重她的负担,影响她的学业”,封雯轩的妈妈告诉记者,“但是,她总是吵着要学,最后我们拗不过,让她学了并坚持了下来。”

王心葵的弟子詹澄秋

詹澄秋的弟子高松如 

 像封雯轩一样,现在跟随姜燕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年龄相差很大,职业更是不同。孙自强是我市知名画家,他也是姜燕的学生之一,对于古琴的学习,他有自己的理解:“古人云‘琴棋书画’,琴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琴艺相较画技是略高一筹的,我先学画再学琴,也是由易到难。”
    我市古琴学习出现的“热潮”,让姜燕感到欣喜,更让以杨汝润为代表的几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感到欣慰。为了不让诸城派古琴这朵奏响百年灿烂乐章的奇葩成为绝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从2006年起着手进行普查保护,对已故前辈琴家的录音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对传世历代古琴进行修复和保存、进行古琴打谱和古曲整理研究……直到现在,杨汝润等三位退休老馆长每天都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料整理竭尽全力。
    2006年,我市成立了诸城古琴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古琴的教学与传承。之后,相继设立了市文化馆古琴培训中心、市名人馆古琴展示厅、实验中学古琴培训基地、明诚学校古琴培训基地、文化路小学雪堂古琴培训基地等传承保护场所。
    “没有传承,便没有传统音乐的延续,而教育作为传承的手段,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让年轻一代参加到学习传承诸城派古琴的行列之中。”市文广新局局长王聚培如是说。 (记者李蕊)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