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诸城周末人物胡培玉:从追梦人到助梦者

诸城周末人物胡培玉:从追梦人到助梦者

——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诸城市文学研究会会长胡培玉
2013-05-24 11:06:33 来源:诸城新闻网

 

 胡培玉:诸城人,生于1956年,1980年考入诸城师范,1989年进入诸城党政机关工作。从1986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写有《闲冬》、《罢官》、《边缘人》、《斗法》、《陆家庄民选》等10余部精彩小说。其中,小说《对门》分别被《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和多家出版社选集出版,并多次获奖。长篇小说《乡镇干部》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初见胡培玉,是在舜风文化会馆内。会馆坐落在人民路新百盛超市对面,是一处沿街的三层楼房,门头古色古香,与众不同,匾额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亲手题的“舜风文化会馆”六个大字。门上贴有一副对联——建个会馆请大家都来坐坐,造个平台邀高手都来写写。门的右边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诸城市文学研究会、舜风杂志编辑部和舜风文学讲习所。馆内装饰古典高雅,墙上悬挂的字画和雕窗木几里散发出的淡淡木香味,让人感觉这里文化文化韵味十足。
    胡培玉脸堂黑黑的,说话一口浓重诸城腔。他边领我们参观,边说,要把这里打造成一块诸城文化高地。尤其要在显著位置摆放几个大书橱,把从古至今诸城人写的书和写诸城的书,摆放在这里,让大家更加形象地了解诸城的文脉。
    参观过后,胡培玉邀请我们落座品茗。一番闲聊,从童年趣事到工作经历,从写作艰辛到收获快乐,从莫言到自己……听胡培玉讲这些故事,如同阅读他的作品,方言土语中带着亲切,洋洋洒洒中透出睿智。其中他说过的几句话,给笔者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人,一定要有梦想”   

 

 谈到文学梦想的启蒙,胡培玉讲了几个他的童年故事。他说,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孩子都多,父母照顾不过来,只要孩子稍一懂事,就会让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帮着带,他小时候经常去住姥娘家。姥爷喜欢去镇上听人说书,一听就着了迷,中饭也顾不上吃,每次听完书回来就讲给他听。一到晚上,祖孙俩就坐在炕头上,姥爷讲得兴致高昂,外孙听得津津有味,姥爷讲到兴头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时候姥姥就会在炕前里打趣地说:“要不要拿个破瓢给你敲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顿时让人感觉当时的场景浮现眼前:姥爷、外孙的全情投入,姥姥的嗔怪埋怨,旧时农村祖孙同乐的温馨画面……胡培玉说,正是姥爷当年的这种熏陶,让他对文艺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他也编故事讲给街坊邻居听,再后来把故事写下来,直到确立自己的文学梦想,结集出版属于自己的作品。
    胡培玉说,由于出身的问题,在当时那个社会,考学、参军都没有自己的份。他回忆说,当时自己太向往部队生活了,但这个夙愿却一直未能达成。很多年之后,他向自己的大舅哥借了一身军装和一顶军帽,穿戴整齐之后照了一张相,过了一下当“兵”的瘾。因为不能考学,胡培玉就自己到处找书看,凡是村里能借到的书他都借遍了,连牵牛、放羊的时候都在胳肢窝里夹本书。当时,他本家的一个叔摸着他的手戏谑地说:“看你这手相啊,顶多是个吃地瓜干儿的命。”从那一刻起,胡培玉就立志一定要活出个样来,让瞧不起他的人看看。
    后来,村里招考民办教师,胡培玉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入围,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诸城师范学校招生,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当时村里燃起了鞭炮为他庆祝,胡培玉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转折。
   

“对于信念和追求,要咬住青山不放松” 

 

 胡培玉说,对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一定要坚持,要咬住青山不放松。从1986年开始,胡培玉开始尝试写作,一写就是三十多年。这期间,他写有《闲冬》、《罢官》、《边缘人》、《斗法》、《陆家庄民选》等10余部精彩小说。其中,小说《对门》分别被《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和多家出版社选集出版,并多次获奖。长篇小说《乡镇干部》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专家们在获奖词上说:胡培玉的《乡镇干部》,写官场,不褒不贬,客观实际。
    胡培玉说,到诸城师范上学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的文学梦想可以扎根沃土,开枝散叶,为他创作小说奠定了基础。后来,胡培玉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经常到基层调研,这恰恰又给了他接触基层干部群众,积累写作素材的机会,以至于他笔下的农民、村官、乡镇干部都纽系着农村。读过胡培玉的《闲冬》、《罢官》、《边缘人》和《乡镇干部》等几部作品,感觉小说语言平实中暗藏犀利,在剖析当下农村机制的同时,深度刻画了处于时代大背景下的基层小人物,描绘了改革过程中中国北方农村的真实现状。当然,也有像《红桃》和《找水》这样以柔情和细腻为写作手法的小说,在风格上呈现出清新、明朗的浪漫主义基调。在胡培玉的作品中,诸城方言被广泛应用于人物对白和叙事,而且文中人物对话少用冒号、引号,一律用逗号、句号,办求简约,这是形式上的朴素。
    胡培玉说,文学创作是件苦差事,但对于爱好的人来说却乐此不疲,“一霎儿不写就手痒痒”。他说,创作时,闪光的东西随时会跳出来,自己经常半夜突然起身,只为一时想起的一个贴切词语,或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自己经常被小说中的人物折磨得神魂颠倒,如痴如狂。
    在跟胡培玉交谈的时候,他的妻子一直在为我们冲泡着一壶功夫茶,动作娴熟轻柔,仿佛怕打扰了我们的对话。胡培玉说,这么多年一路写下来,除了对文学无与伦比的热爱外,还多亏了家人的支持和圈内朋友们的鼓励。从1992年谋划做生意到1994年办施乐办公设备公司,妻子就挑起了大梁,在外忙生意,在家照顾老小,让胡培玉可以安心搞自己的创作。胡培玉说欠妻子的太多,妻子却说,她为他感到骄傲。
    2006年8月,胡培玉的长篇小说《乡镇干部》创作完之后,想找莫言来写序。于是他就把想法告诉了高密的文友牧文。牧文是高密文化馆馆长,是莫言的好朋友,他为难地说:“莫言老师发过誓,不再给别人写序了。我把作品让他看看再说吧。”当时,胡培玉就说,他不给别人写,不一定不给我写。说到这里,记者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自信。胡培玉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诸城高密自古就是一家人,况且,莫言的祖上还是诸城管家沟人,我们也算是老乡。我写的东西,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东西,莫言肯定喜欢。再说,莫言出身农民,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就凭这几点,我相信他一定不会拒绝我。不知道是因为胡培玉的执着还是因为他的作品,最终,莫言同意为《乡镇干部》作序,并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希望通过努力,帮文学爱好者实现梦想”

 

 胡培玉说,诸城向来被誉为“文献之域”、“礼仪之邦”,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如著名作家刘玉堂所说,“一进诸城,就感到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个地方的文化繁荣,是多少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文化的传承更是任重道远。尤其搞文学创作,要耐得住清冷和寂寞。”作为一名写了三十多年小说的老笔杆,胡培玉深知创作的路是艰辛的,所以,当他看着诸城很多年轻文学爱好者辛勤付出,却收获甚微时,自己也跟着着急。“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诸城的文学爱好者们聚集起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少走弯路,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多方交流,帮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出于这个念头,他创立了诸城市文学研究会,建立了舜风文化会馆。“真心希望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推动诸城文学的发展,更好地利用身在基层的优势,鼓励年轻的作者们更多地关注变革中的乡村、城镇,关注处在社会变革中的社会基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变化,创作出好的作品。研究会将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进行一次作品评选,评出王统照小说奖、臧克家诗歌奖、孟超散文奖等奖项,奖励文学创作中有突出成就的本地作家。”胡培玉说。
    对于文学研究会的发展方向,胡培玉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研究会将以研究诸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文学现象,研究、探讨文学创作规律,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发展趋向为主。研究会将积极打造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著名作家、编辑来诸城为会员们及文学爱好者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创作水平,鼓励他们出力作、出精品。文学研究会还将聘请著名作家莫言、李存葆、肖复兴、韩作荣、刘玉堂、尤凤伟、王良瑛,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张清华、孟繁华、向云驹、徐忠志等来会馆为诸城会员们及文学爱好者讲课。文学研究会将聘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为顾问,创办《舜风》文学杂志,展示诸城文学创作实力,为诸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3月4日上午,文学研究会首次文学沙龙活动在舜风文化会馆举行。来自文学研究会的30多名骨干会员汇聚一堂谈笑风生,且谈且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会。胡培玉笑称,当时只邀请了20几名文学爱好者,没想到一下子来了30多人,圈里的朋友这么捧场,更让自己对文学研究会的未来充满希望……胡培玉爽朗的笑声中带着几多欣慰。(记者  张泽青)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