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我市村史展馆成为居民精神家园

我市村史展馆成为居民精神家园

2018-05-09 09:09:49 来源:诸城新闻网

让社区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本网讯 (记者张永鹏 通讯员刘旭旭)近年来,我市聚焦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场馆建设,深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展示室、乡村记忆馆、村史展馆、名人故旧居等历史文化展示场所建设作为文化惠民重点内容,已建成县级历史文化展示馆(室)1处、镇级13处,社区级20多处,让社区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深挖红色资源,塑造诸城文化新名片。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主打“红色摇篮”文化品牌,不断将红色文化基因注入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设中。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乡,枳沟镇北杏社区将党史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历史文化展示室建设中,建成社区党史展馆、北杏村史展馆,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等形式,用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用一幅幅图片记录变迁,用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全面展示北杏村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模人物、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民俗风情等内容,集中反映了北杏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业绩。

  石桥子镇刘家庄被称为英雄的故乡,七十年多年前,刘家庄自卫战就发生在这里。为了缅怀历史,纪念革命先烈,石桥子镇投资520多万元在原抗日自卫战遗址上,修建起刘家庄抗战纪念馆,以抗战遗存实物、雕塑、图片展示以及当时参战老首长的采访资料等方式,还原刘家庄自卫战战斗场景,展示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将刘家庄村民在民族大义面前展现出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进行长久留存。

  留存农耕文化,展示农村农民新生活。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也是保护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昌城镇昌城社区在兴建为民服务中心之初,就将建设昌城社区乡村记忆馆列入规划。建成后的昌城社区乡村记忆馆共设有昌城历史、昌城记忆、昌城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陶钝文学馆五大展区,以实物、文献、图片、场景为主,辅以声、光、电及高科技视听等先进展陈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昌城镇农民过去生产、生活场景,再现过去的农耕生活。

  贾悦镇王家疃社区向阳村是一个移民村,因村子原址地处低洼,遇洪水被淹,在党委政府帮助下,村居外迁重建,并取名向阳村。为了记住昔日穷村变成如今的美丽移民村,展示现在村民的美好生活,2017年9月,村里建起乡情村史馆。陈列馆展示面积共300平方米,设置“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沧桑巨变”和“展未来再创辉煌”三部分内容,展示了村民自愿捐赠的500多件农耕老物件,系统展示村落历史变迁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为丰厚的文化传承搭建了载体。

  紧抓特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在有条件的村落建立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室,设立传统工艺展示、体验场所,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也丰富了乡村文化旅游内容。桃林镇有着悠久的种茶传统,也是发展休闲农业游的重镇。桃林镇石屋子沟通过建立乡村茶文化博物馆方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活力。在茶文化博物馆设立茶品展示与体验区,通过陈列茶品、茶器、茶事、茶史话,设置茶文化体验区,使历史文化展示场馆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内容。

  桃林镇龙门口乡村记忆博物馆,通过展示老式农村生活的老物件、老工艺,再现山村民俗生活、日常生活场景,将当地的民间传说,绣品制作工艺、绿茶工艺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通过展示风俗传说、体验民间技艺、感受民俗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