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我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我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2018-04-20 09:04:02 来源:诸城新闻网

加强阵地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开展社区活动 弘扬传统文化

  本网讯 (记者张永鹏 通讯员刘旭旭)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创诸城“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发展新局面,努力实现诸城“文化名市”建设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们把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摆在了重要位置,以实施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严格设施标准,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全市13处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面积最大的昌城镇文化站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在全市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包括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普法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六个板块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200平方米以上。镇街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均达到了有文体广场、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十有”标准,其中,文体广场面积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在此基础上,全市高标准扩建、改建了8处镇街文化广场,在农村社区建成农家书屋208处,每处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藏书量均达到3000册以上。完成了110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和19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村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围绕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创新性的实施了具有诸城特色的“一三五七”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按照“先期试点、分步推进”的方式,首先选取昌城镇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充分发挥总馆、分馆、服务点优势和特点,实施活动联办、品牌联创、培训联合、场地联用、平台联建,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总分馆实施后,为农村社区群众解决了600余个文化需求问题,服务群众30万人次,培养文化人才2000余人次。2017年,共策划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群众文化格局,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达70%。

  摸准群众脉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按照“重心下移、群众参与”的原则,连续举办了八届社区文化节。以镇街、社区文化广场为主阵地,举办社区广场文化活动,发挥全市秧歌、锣鼓、竹板快书、京剧、茂腔、广场舞等300多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作用,每年举办镇街广场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每年组织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惠民演出、文化下乡等文化活动2000多场(批)次,用文化活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扎实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工程”,市里拿出150万元扶持公益电影放映,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在142个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向1249个自然村辐射,扩大了放映范围,增加了受众面,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挖掘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展示室、乡村记忆馆、村史展馆、名人故旧居等历史文化展示场所建设作为文化惠民重点内容,已建成县级历史文化展示馆(室)1处、镇级13处,社区级20多处,让社区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成为理想中的精神文化家园。与此同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镇街(园区)建成尼山书院,在118个社区建成儒学讲堂,充分发挥尼山书院、社区儒学讲堂的作用,开展国学传承、经典诵读、礼乐教化等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国学传承普及活动。挖掘茂腔资源,打造茂腔精品剧目,以当前家庭养老问题为题材,编排茂腔剧《三背娘》,通过戏曲的感化教育,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受到农村群众欢迎。

  发掘特色文化,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用“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文化+农业”思维,发现蕴含在乡村中的特色文化,打造特色乡村文旅、田园文化综合体、特色文化小镇等项目,在扮靓农村面貌的同时,让农民口袋鼓起来。枳沟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整合特色小镇游、乡村生态游、民俗体验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依托“一山一水一尽美”文化底蕴,在枳沟镇打造“诸城尽美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南湖区“农业+民俗”,挖掘常山浓厚的民俗底蕴,打造东山坡等5个民俗村和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建成农家乐餐店38家,为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