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杨荣岱 李叶)我市搭建智能化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打造“无废城市”,注入科技活力。
近日,一辆四四方方、清新可爱的小车,驶到了市区的一处居民小区附近。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一袋袋可回收垃圾装满车后,小车自动驶离,奔向下一个回收点。
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经理陈雨介绍:“小车每天能往返10趟,运送可回收物10吨。它是电动的,还有自动避障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全程低噪音、零排放,实现了清洁回收。”
这辆小车叫智能无人中转站,是潍坊市启用的首台可再生资源智能无人中转车辆。车辆装载容积6立方米,单次最大载重1吨。依托AI智能调度,它能根据回收员的位置,精准规划路线,进一步缩减垃圾运输时间,实现日产日清、即投即清。
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员张树国告诉记者:“现在用无人车装货比较省时,不用装太高,以前是装一大车再回总部,现在不用了,来回周转快,省时省力。”
有“机动部队”,还有“固定守军”。我市在学校、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集中投放了200多台套智能垃圾箱。市民投入的可回收垃圾,系统自动称重后,按每公斤7毛钱结算,绿色收益直达微信账户。
陈雨说:“我们的智能回收箱覆盖了全市400多个小区,并配套了相应的回收、清运物流体系,回收的物品全部送到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我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是两支队伍的汇合点。在这里可回收垃圾被分拣后,按品类投放到料仓,打包成品,继续流通使用。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每月能高效处理8吨可再生资源。
陈雨介绍:“我身后这些就是打包好的纸品,这些纸品将送到纸厂,1000吨废纸可以产生850吨新纸。节省300吨的树木原材料。”目前,我市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同时,将智能无人中转站和智能回收箱,接入了数字化城管系统,政企共享回收数据,为降碳减排,制定环境提升政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