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通讯员陈浩贾志凯)在石桥子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农具”早已深深嵌入田间地头、大棚车间,为传统农业注入澎湃动能,绘就出一幅高效、优质、丰产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科技扎根田间,粮田焕发新生机。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引擎的加持。走进石桥子镇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只见田间的物联网传感器如同“哨兵”,实时捕捉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关键数据,并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直达技术人员指尖。浇水、除草、施肥、杀虫,每一项农事活动都因“数”制宜、精准施策,护航小麦、玉米稳产高产。
数字技术不仅扎根田间,更融入服务链条。石桥子镇积极推动中化现代农业打造“MAP智农”数字农服平台,综合运用GIS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精准气象预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农机作业监控等一站式服务,引领种植方式从“凭经验种地”到“靠数据种田”跃升。诸城市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尝到了甜头,今年千余亩土地应用智慧服务,小麦平均亩产达1400斤,较传统模式增产超20%,亩均增收200余元。
数据点亮大棚,特色种植效益增。在石桥子镇“共富石桥”辣椒产业园内,16座排列整齐的现代化大棚应用了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园区负责人轻点手机,棚内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便一目了然,远程操控即可完成智能浇水、通风、施肥。科技加持下,16座大棚日常管理仅需2人,成本大幅降低。
数字之光同样照亮了西瓜种植。在石桥子镇的西瓜智慧农业示范园,智能系统保障着每个大棚西瓜产量稳定在万斤左右,年收益约七万元。这里产出的西瓜皮薄瓤脆、汁多味甜,成为北京、上海等地商超的“抢手货”,数字技术让“土特产”身价倍增。
数智联通产销,市场对接零距离。破解农产品“卖难买贵”,数智技术是关键一招。山东牧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和算法,跨平台整合资源,敏锐捕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当主播在直播间展示产品品质时,云端系统实时解析37项直播转化指标,精准指导供应链排产,确保生产与市场同频共振。
在流通环节,牧族公司的智能分单系统覆盖百余个渠道,高效调度物流资源,成为其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的核心引擎,真正实现了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数智直达”。
智能保障全链,养殖企业创标杆。潍坊益生种禽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白羽肉鸡孵化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贯穿种蛋分级、孵化、照蛋、防疫等全链条,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保障雏鸡品质。今年新建成投产的二期项目,引入72台比利时先进孵化器,单体容量达11.5万枚,全程自动精准控温、控湿、翻蛋,无需人工值守。厂区日均可孵化雏鸡约60万羽,年出雏量约1.8亿羽,规模与效率均居全省前列。
数字蓝海,未来可期。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深刻重塑石桥子镇农业的产业形态与发展模式,带来生产效率的跃升与农民收入的显著增长。下步,石桥子镇将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让数字动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奔涌不息,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石桥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