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晚风送爽。7月24日晚,诸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人头攒动、掌声雷动,第24届“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迎来了备受期待的敦煌印象古筝艺校专场。这场以古筝为核心的艺术盛宴,不仅是该校连续第11年登上文明之夏的舞台,更以精湛的技艺与创新的编排,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穿越古今的视听之旅,让千年筝韵在夏夜的星空下焕发出别样光彩。
演出在一曲气势恢宏的古筝齐奏《彩云追月》中拉开序幕。数十架古筝齐鸣,数十架古筝同 频共振,开篇的颤音如月光洒在湖面,细碎而清亮,瞬间勾勒出静谧夜空的轮廓。随着节奏渐起,合奏的旋律层层递进,低音区的浑厚与高音区的灵动交织,仿佛能看见无数朵彩云在月光下舒展、追逐,既有个体的轻盈,又有群体的磅礴,将秋月展现得淋漓尽致,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随后,《声声慢》《烟雨唱扬州》《玉盘》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指尖在琴弦上流转跳跃,或轻拢慢捻,或急扫快拨,将春日繁花的绚烂、水乡渔舟的悠然娓娓道来。琴音袅袅中,观众仿 佛置身于诗画意境,感受着传统民乐的独特魅力。而改编版《阿拉木汉》《挤牛奶》的亮相,则让现场气氛迭起———当民族史诗的壮阔与东方古韵碰撞,当经典影视旋律在筝弦上重生,传统乐器的包容性与创新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古典的厚重,又不失现代的活力。
整场演出涵盖独奏、重奏、齐奏等多种形式,12个精心编排 的节目各具特色,既有对传统曲目的深耕细作,也有对现代作品的创新演绎,全面展现了敦煌印象古筝艺校多年来的教学成果。 从稚嫩的孩童到青涩的少年,学员们以专注的神情、娴熟的技艺,诠释着对古筝艺术的热爱,也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传承的蓬勃力量。
作为诸城市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的11年“老朋友”,敦煌 印象古筝艺校始终以传播民乐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为己任。此次专场演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场高品质的文化大餐,更以筝为媒,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为第24届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培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