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暑期档,喜剧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阔别大银幕多年的陈佩斯,带着话剧改编电影《戏台》来了。陈佩斯在十年前曾说,人生60年,就是为了等《戏台》。看多了简单直接的喜剧,观众也该换换口味,去感受一下陈佩斯精妙编织的喜剧蒙太奇。
1998年告别春晚舞台后,陈佩斯远离了电视圈、电影圈,转战话剧表演创作和喜剧研究,执导了《阳台》《戏台》《惊梦》等舞台喜剧。2015年,由毓钺编剧,陈佩斯导演的话剧《戏台》在北京首演,一亮相便大热。十年来,舞台上的一景一物、一声一腔,陈佩斯都倾注心血,不断打磨。至今,这部戏在全国巡演超过350场,跻身演出市场票房榜前列。
依旧是“笑谈古今事”,但话剧舞台上的陈佩斯,不再是小品中极尽滑稽吃面条的“陈小二”,他开始与更有深度和艺术性的喜剧过招。《戏台》没有流行笑料和段子,而是用滑稽折射人性,用荒诞撕开历史的褶皱,以学院派戏剧理论的“真经”,为观众筑造一座兼具笑点、泪点与庄严的喜剧大厦。
话剧改编的电影《戏台》,由陈佩斯执导,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杨皓宇、余少群等演出,与舞台版相比,细节上有些出入,但叙事结构、人物关系等都得以保留,仍然是以笑点密集的喜剧外衣,包裹着艺术尊严被霸权碾压的悲剧内核。
这部影片从民国军阀洪大帅攻占京城的枪炮声开场,以蓝大帅攻城的枪炮声结束。一天时间里,京城德祥大戏院中,京剧五庆班班主侯喜亭、攻城称王的洪大帅、包子铺跑腿伙计大嗓儿、名角儿金啸天和凤小桐、戏院吴经理、京城权贵刘八爷等悉数登场,各色人物的命运阴差阳错地勾连在一起。
影片给观众的全是笑点,背后埋下的全是“悲”的内核。在戏院后台,洪大帅把来送包子的“戏痴”大嗓儿误认成金啸天,两人还互认了老乡。洪大帅的手枪一举,就能让戏班“一人一个窟窿眼”。他霸占戏院,撵走观众,点名要看老乡大嗓儿饰演楚霸王。此刻起,观众开始为戏班每个人的命运揪心。大嗓儿即便是开口唱成河北落子,重操守的侯班主也得恭恭敬敬地将其请上舞台。班主跪着哀求戏班里的把场师傅和虞姬扮演者凤小桐:“甭管他唱成什么样,死活都得拱过去,要不然谁也不能活着走出戏院。”舞台上,假霸王、真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刻最悲凉、羞耻的是“戏比天大”的凤小桐。至此,故事的冲突还在不断叠加,“悲”的内核不断膨大。洪大帅看戏触景伤怀,枪口对准舞台,逼着戏班改戏——项羽必须活着过江。一声声“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能改”的悲怆叹息,被强权凌辱的耻辱和血泪,在嬉笑怒骂中振聋发聩。蓝大帅进城,洪大帅逃命,但戏班的命运依然风雨飘摇。影片最后,“虞姬”飞身跳河,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
影片唯一的亮色,就是金啸天在炮声中登台重唱霸王,依然有观众不离席,艺术在此时打败了战火,拯救了人的心灵。
陈佩斯曾说,喜剧中创造笑行为的内驱力,是悲剧式的内核,最简单的一个磕绊、结巴,都有一个悲情内核在其中。《戏台》将幽默的阴差阳错、歪打正着,以及历史洪流中渺小的个体命运,丝丝入扣地嵌在一起,笑着撕开了伤口,荒诞讽刺又鞭辟入里。
喜剧片都是让人笑的,每部作品让人笑的窍门不同。电影市场上流行的喜剧片,不少是段子叠加段子、即时网络笑料堆砌,用简单直接的搞笑动作抓挠观众。电影《戏台》中,戏剧理论、喜剧技巧神出鬼没,让观众不知不觉投入其中。
《戏台》的故事发生在戏院这个空间里,人物多、台词密、节奏很快,内容看点很多,但又不让人觉得吵闹和混乱。这是因为影片通过“戏中戏”嵌套叙事、多重叙事,精心构建起了“历史、戏曲、现实”三重时空,将项羽“纵英勇怎敌十面埋藏”的困境、戏班的命运、战火连绵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三条线索又一起有序地走向故事结尾。这也让故事有了多维解读空间,让观众思考其荒诞性。
陈佩斯将几十年积累的戏剧理论,都用在了《戏台》中。比如,影片中有多处“误会喜剧”技巧制造出来的笑点。大嗓儿和洪大帅偶遇,对话很诙谐。但是,他们互相认错了人。这一段误会,为后面剧情作了精彩铺垫。洪大帅不知“票友”为何意,大嗓儿被错认成名角,大嗓儿错唱成河北落子而不自知等,都为后续故事走向制造更多连环误会,让荒诞和幽默升级。影片中,“误会喜剧”这一技巧不知不觉进,不知不觉出,在误会之上又生成多重误会,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正如编剧毓钺所说,喜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灵魂,是一种看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戏台》在笑声中,嵌入哲思的重量。这与追求时髦段子的喜剧相比,更能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市场上喜剧片一直在更新换代。冯小刚、宁浩、徐峥、陈思诚、贾玲等导演,探索出贺岁喜剧、黑色喜剧、荒诞喜剧、悬疑喜剧、奇幻喜剧、励志喜剧等不同类型,不断满足观众需求。但是,第一次演“掉凳儿”观众会笑,第二次就不笑了,喜剧类型片很快就会过时。好的喜剧片智慧含量高、创作难度大,观影门槛也高,所以会看到近年来一些名导演执导、追求创新的喜剧片,票房并不理想。
《戏台》有“笑中带泪”的美学,“戏比天大”的坚守。此类有营养的作品,确实值得一看。
暑期档,喜剧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阔别大银幕多年的陈佩斯,带着话剧改编电影《戏台》来了。陈佩斯在十年前曾说,人生60年,就是为了等《戏台》。看多了简单直接的喜剧,观众也该换换口味,去感受一下陈佩斯精妙编织的喜剧蒙太奇。
1998年告别春晚舞台后,陈佩斯远离了电视圈、电影圈,转战话剧表演创作和喜剧研究,执导了《阳台》《戏台》《惊梦》等舞台喜剧。2015年,由毓钺编剧,陈佩斯导演的话剧《戏台》在北京首演,一亮相便大热。十年来,舞台上的一景一物、一声一腔,陈佩斯都倾注心血,不断打磨。至今,这部戏在全国巡演超过350场,跻身演出市场票房榜前列。
依旧是“笑谈古今事”,但话剧舞台上的陈佩斯,不再是小品中极尽滑稽吃面条的“陈小二”,他开始与更有深度和艺术性的喜剧过招。《戏台》没有流行笑料和段子,而是用滑稽折射人性,用荒诞撕开历史的褶皱,以学院派戏剧理论的“真经”,为观众筑造一座兼具笑点、泪点与庄严的喜剧大厦。
话剧改编的电影《戏台》,由陈佩斯执导,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杨皓宇、余少群等演出,与舞台版相比,细节上有些出入,但叙事结构、人物关系等都得以保留,仍然是以笑点密集的喜剧外衣,包裹着艺术尊严被霸权碾压的悲剧内核。
这部影片从民国军阀洪大帅攻占京城的枪炮声开场,以蓝大帅攻城的枪炮声结束。一天时间里,京城德祥大戏院中,京剧五庆班班主侯喜亭、攻城称王的洪大帅、包子铺跑腿伙计大嗓儿、名角儿金啸天和凤小桐、戏院吴经理、京城权贵刘八爷等悉数登场,各色人物的命运阴差阳错地勾连在一起。
影片给观众的全是笑点,背后埋下的全是“悲”的内核。在戏院后台,洪大帅把来送包子的“戏痴”大嗓儿误认成金啸天,两人还互认了老乡。洪大帅的手枪一举,就能让戏班“一人一个窟窿眼”。他霸占戏院,撵走观众,点名要看老乡大嗓儿饰演楚霸王。此刻起,观众开始为戏班每个人的命运揪心。大嗓儿即便是开口唱成河北落子,重操守的侯班主也得恭恭敬敬地将其请上舞台。班主跪着哀求戏班里的把场师傅和虞姬扮演者凤小桐:“甭管他唱成什么样,死活都得拱过去,要不然谁也不能活着走出戏院。”舞台上,假霸王、真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刻最悲凉、羞耻的是“戏比天大”的凤小桐。至此,故事的冲突还在不断叠加,“悲”的内核不断膨大。洪大帅看戏触景伤怀,枪口对准舞台,逼着戏班改戏——项羽必须活着过江。一声声“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能改”的悲怆叹息,被强权凌辱的耻辱和血泪,在嬉笑怒骂中振聋发聩。蓝大帅进城,洪大帅逃命,但戏班的命运依然风雨飘摇。影片最后,“虞姬”飞身跳河,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
影片唯一的亮色,就是金啸天在炮声中登台重唱霸王,依然有观众不离席,艺术在此时打败了战火,拯救了人的心灵。
陈佩斯曾说,喜剧中创造笑行为的内驱力,是悲剧式的内核,最简单的一个磕绊、结巴,都有一个悲情内核在其中。《戏台》将幽默的阴差阳错、歪打正着,以及历史洪流中渺小的个体命运,丝丝入扣地嵌在一起,笑着撕开了伤口,荒诞讽刺又鞭辟入里。
喜剧片都是让人笑的,每部作品让人笑的窍门不同。电影市场上流行的喜剧片,不少是段子叠加段子、即时网络笑料堆砌,用简单直接的搞笑动作抓挠观众。电影《戏台》中,戏剧理论、喜剧技巧神出鬼没,让观众不知不觉投入其中。
《戏台》的故事发生在戏院这个空间里,人物多、台词密、节奏很快,内容看点很多,但又不让人觉得吵闹和混乱。这是因为影片通过“戏中戏”嵌套叙事、多重叙事,精心构建起了“历史、戏曲、现实”三重时空,将项羽“纵英勇怎敌十面埋藏”的困境、戏班的命运、战火连绵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三条线索又一起有序地走向故事结尾。这也让故事有了多维解读空间,让观众思考其荒诞性。
陈佩斯将几十年积累的戏剧理论,都用在了《戏台》中。比如,影片中有多处“误会喜剧”技巧制造出来的笑点。大嗓儿和洪大帅偶遇,对话很诙谐。但是,他们互相认错了人。这一段误会,为后面剧情作了精彩铺垫。洪大帅不知“票友”为何意,大嗓儿被错认成名角,大嗓儿错唱成河北落子而不自知等,都为后续故事走向制造更多连环误会,让荒诞和幽默升级。影片中,“误会喜剧”这一技巧不知不觉进,不知不觉出,在误会之上又生成多重误会,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正如编剧毓钺所说,喜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灵魂,是一种看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戏台》在笑声中,嵌入哲思的重量。这与追求时髦段子的喜剧相比,更能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市场上喜剧片一直在更新换代。冯小刚、宁浩、徐峥、陈思诚、贾玲等导演,探索出贺岁喜剧、黑色喜剧、荒诞喜剧、悬疑喜剧、奇幻喜剧、励志喜剧等不同类型,不断满足观众需求。但是,第一次演“掉凳儿”观众会笑,第二次就不笑了,喜剧类型片很快就会过时。好的喜剧片智慧含量高、创作难度大,观影门槛也高,所以会看到近年来一些名导演执导、追求创新的喜剧片,票房并不理想。
《戏台》有“笑中带泪”的美学,“戏比天大”的坚守。此类有营养的作品,确实值得一看。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