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全国自强模范进校园报告会在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第一报告厅温情启幕,王俊、崔永兰、李宗强、姜新、刘晓清五位“全国自强模范”带着生命的力量走进校园,为万余名观众带来一场直抵心灵、催人奋进的精神盛宴。
台上,模范们讲述着在逆境中奋起的人生故事;台下,一向以雷厉风行著称的张绍秋校长,数次抬手拭去眼角泪水。一位花甲之年的教育工作者,为何会被这场报告会深深触动?他的泪水里,不仅有真挚的感动,更藏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切体认。
泪水,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而落
当五位自强模范用平实的语言,娓娓讲述面对身体残疾、生活磨难永不放弃的历程时,报告厅内鸦雀无声,唯有生命的力量在空气中流淌。这些故事不是虚构的传奇,而是真实生命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赞歌。张绍秋校长的泪水,为这份源自生命本身的巨大的韧性而流,也如清泉般洗濯着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泪水,为“教育初心”的共鸣与反思而落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育人”便是灵魂深处的核心使命。“他们拥有的条件远不如我们的学生,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会后,张校长的感慨发人深省,“这让我不断思考,我们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使命是什么?”他的泪水,是对教育初心的叩问。在他眼中,这些模范正是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精神的锻造”远比“知识的灌输”更为根本。不屈的意志、勇敢的品格、厚重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品质,正是教育最应着力培养的核心。这份认知触动了他作为教育者的初心,让他在震撼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肩上责任的分量。这场报告会,也因此成为一堂生动的“育人”大课。
泪水,为“千钧使命”的担当与践行而落
校长的眼泪从不是单纯的情感宣泄,而是责任的洗礼,更是行动的起点。“任何一名学生,我们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要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精神强大、能直面未来任何风雨的有用之才。”这是张绍秋校长始终坚守的教育信念。报告会上的泪水,映照出他肩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千钧重任。而这份由感动升华的责任,早已化作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日常工作中一个个坚实足迹,学校除了对教学楼、宿舍楼、图书楼等场所全面改造,加装无障碍通道,全力打造便捷、温暖的校园无障碍环境外,还有诸多细节工作早就融入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定制化帮扶,为成长铺路。每年新生入学季,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班级细致摸排,全面掌握特殊群体学生情况,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和方案,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到生活关怀,均指定专人负责,并优先为他们申请各类助学金。近五年来,累计为残障学生申请助学金78人次,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四级心理防护,为心灵护航。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主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心理关怀。平均每年对残障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心理辅导和家访约200人次。
鼓励融入集体,让青春发光。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引导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助力他们保持健康心态、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回馈社会的意识。202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0班学生朱某,患小脑萎缩症,曾两次被其他学校拒收,却始终坚守求学初心。院系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调整班级与宿舍,将其安排在一楼,方便她的学习生活。朱同学也主动参与志愿活动,以积极向上的风貌融入班集体。
报告厅内的掌声终会散去,但一位校长的泪水所激荡起的思考与行动,却已融入学校的育人血脉。这份泪水,比任何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都更有力量———它让我们看见:真正的强大,是敢于直面生命的脆弱,被崇高的灵魂打动,而后将这份震撼化为坚定不移的担当,阔步前行。
1 条记录 1/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