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王希坚的创作与传奇(二)

王希坚的创作与传奇(二)

2018-08-06 08:59:25 来源:诸城新闻网

马新义

  1931年,王希坚13岁时高小毕业,正赶上山东省立第十三中学在诸城建校并招收第一期学生,那时山东省的中学总共才有十三处,大半还只有初中,王希坚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姐姐王绩也考上该校。他回忆说:“十三中堪称是我少年时代渴求知识的摇篮,直到今天在我脑海里还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省立十三中治学严格的环境中,王希坚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发奋读书。他当时酷爱数学,废寝忘食地钻研尺规作图问题,是全班的数学冠军。他还爱读鲁迅的《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的作品,还读过普列汉诺夫的《史的一元论》和波格达诺夫的《社会发展史》,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曾使他感兴趣。原山东技工师范学院院长孙朴风是王希坚的中、小学同学,后来一起参加革命,他说:“希坚是个奇人,他的思想和学识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上中学时老师讲课王希坚常常是伏在桌子上画地图、写笔记,看似贪玩,实际上他是很用功的,有时老师还没有讲的代数、几何题他早就演算过了。校长刘少青讲数学时常叫希坚送去演草本,用他的演草作例题给学生讲课。刘校长在全校的大会上号召同学们刻苦学习,说‘你们不要学习王希坚,他是个奇人,他自有他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不用管他,你们不行。’希坚的文学也很出众,上中学时他已经能写很好的诗了。”

  王希坚刚入学不久,就传来“九一八”事变的噩耗,东北三省沦陷,他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办壁报、演话剧等形式,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当时师生共同编导并演出的话剧《社会钟》《一片爱国心》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一次,同学们结伴到城墙上游览,他们沿城墙走上超然台,北望潍河,一脉清流如玉带飘洒,南望马耳山如披鞍骏马待奔征程,感叹山河破碎,大家请王希坚以“浪淘沙”的词格填一首词,王希坚略一思索便吟道:“泪眼望云乡,归路茫茫,山映斜阳水接光,无限愁思夕阳里,顾影空伤……”同学们都拍手叫绝,其才思敏捷传为佳话。

  学生时代的王希坚是一个嫉恶如仇而且敢做敢当的人,在中学,学校的训导主任不关心学生生活,这让王希坚极为不满,流露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为此,他被记了两次大过。当时,几十个同学挤在三间破房子里住,条件很差。门破了也不修理,冬季冷风从破门中往屋子里灌,校方视而不见,反映多次也不理睬,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王希坚一鼓作气,把门砸烂了,并用破门板在宿舍前的地上摆了几个讽刺学校管理不善的字,为大家出了闷气,大家直拍手叫好。结果门是换了新的,但是训导主任却又给他记了个大过,并执意要开除他,后来还是校长爱才心切,才留下了王希坚。

  当时,十三中曾联合诸城各校成立了救国联合会,王希坚被选为代表,常参加该组织的集会,与同学们一起,经常集会游行,宣传抗日救国。

  1934年王希坚在十三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上的困难,未升高中,而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亦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校三年,他“勤奋攻读,成绩上乘,聪敏过人、文笔尤精,胸襟开阔、要求进步”(《山东济南师范学校校史》)。他同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团结在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周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鲁迅逝世时的大规模追悼活动、支援绥远抗战的绝食罢课和募捐活动等。他还参加过学校地下党支书刘德录(音乐家安波)组织的拉丁化新文字学习班和世界语学习班,他第一次见到和学唱《国际歌》,就是用世界语学着唱的。由于王希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当局记了两个大过加两个小过,差一点就被开除。

  1937年王希坚在济南师范毕业,准备报考大学。但是,芦沟桥的炮声震碎了他和青年学子们的大学梦,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12月底占领济南,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10万军队不战而逃。趁着胶济铁路还通火车,王希坚不得不随父母暂回诸城,任教于相州王氏私立小学。

冒着敌人的炮火

  1937年春天,长期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的王希坚的大姐王辩和姐夫赵志刚 (解放后任国家邮电部副部长),与他的朋友董昆一、王文石夫妇携带子女,两家共9口人来到相州。他们声言北平危急,回老家避难,实际是省委派来开展工作的。诸城一带党的组织多次遭受破坏,已长期与党组织断了联系。在王翔千的帮助和掩护下,他们迅速展开了建党工作,先后建立了相州、北杏、城内、料疃四个支部,王希坚与二姐王满于1937年11月入了党,王希坚任相州特支支部委员。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委指示,由赵志刚、董昆一和王辩组成了诸城临时县委,准备建立武装,创建诸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由高密大地主出身的蔡晋康拉起的高密游击队移驻诸城。诸城县委与蔡部党工委的伍志钢等同志接上关系,并发动40余名党员和青年加入蔡部,组成蔡部的政治部和党领导下的第四中队,准备改造这支成份复杂的队伍。但由于游击队内部的反动分子挑起纠纷,党组织被迫于1938年2月将所部108人全部撤出,由邹鲁风、伍志刚带领这帮热血青年南下寻找抗日队伍,沿台潍公路南下。这就是诸城县志上有名的一百单八将南下长征的故事。这帮青年中,有东北和平津的流亡学生,有青岛、济南的大学生和诸城的一部分青年,王希坚和同学孙朴风、孙秉超、姐姐王绩、妹妹王平权等一起参加了这支队伍。就在这国家危亡的岁月里,“一百单八将”为不当亡国奴,誓为抗战奋斗到底,唱着抗日救亡的歌曲和自编的队歌沿公路南下,去寻找抗日队伍。行军时,他们一路高唱《我们是一群流浪汉》《沿着列宁斯大林的道路创造自由的土地》等歌曲,不顾行军疲劳,沿途书写标语口号,宣传抗日。伍志钢同志还谱写了一首进行曲,激励大家前进:“我们的队伍多么广大强壮,他有优秀的工农和学生,我们共有一百零八个同伴,向着一个目标前进!我们欢笑踏起一串歌声,歌声惊醒天上的星星,我们心胸好像蓝天的彩云,充满抗战救亡的热情!”

  1938年3月初,队伍到徐州后,与东北军内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遵照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由伍志钢、李欣等率领80人,作为被招募的新兵赶到新浦,进入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万毅同志的部队,在伍志钢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的112师党的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另一部分28人,其中王希坚的姐姐王绩、妹妹王平权(爱人是作家王力)等8个女同志,由邹鲁风同志率领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沈鸿烈那里开展工作。王希坚等20人留在667团团部宣传队,宣传队是由万毅抽调连队的空额组成,叫作“差占”,“花名”在各连队里,队长和队员一律按二等兵待遇。各种党内会议、汇报工作、刻印分发党内文件,都在宣传队内进行,宣传队实际成为处理党内日常工作的领导机关。

  战争是残酷的,部队常常与鬼子交火,大敌当前,没有退路,为鼓舞士气,激励部队的杀敌热情,宣传队在部队战斗间隙,积极开展歌咏活动,大唱救亡歌曲,如《大刀进行曲》等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这支当时由作曲家麦新创作不久的歌曲在部队到处传唱,部队在歌曲的鼓舞下奋勇杀敌。他们还经常演出各种剧目,其中有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话剧《流寇队长》和京剧《打渔杀家》等,万毅团长有时也和队员们同台演出。后来,党组织又从日照、苏北动员了一批青年学生参军,很快,宣传队就普及于112师各团。这时的王希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改造旧军队,坚定部队的抗日信心日夜辛勤地工作。当时这个团的主要领导及骨干都是我们党派去的干部,在党委的领导下办了一个油印小报叫《火线下》,由王希坚编写。小报的内容主要是宣传鬼子的残暴,歌颂抗日英雄,鼓舞士气,号召把鬼子赶出中国去。王希坚在战斗和行军间隙编写稿件刻印分发,工作非常繁重。可他从不叫苦叫累。由于小报办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既义正词严又生动有趣,深受同志们的欢迎。连一些不识字的战士也找人念给自己听,在宣传抗战、鼓舞士气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小报《火线下》出得很经常、很及时,大家都称赞王希坚的工作效率高,而这种高效率则是在一种强烈的救国热情的激励下完成的。

  在行军队伍中,人们常见到王希坚背着油印机艰难地前进着,常常是汗流浃背,一到驻地,别人可以休息了,他却得抓紧收集材料,编写报纸,在苏北反扫荡的战场上,这张小报成为战斗的号角,激励着部队奋勇杀敌。

  王希坚除了每天晚上收听广播、编写新闻材料、收集连队生活的通讯报道、刻板印刷之外,还写些宣传材料和通俗的文艺作品。他曾写过一个连载的章回体小说,名叫《时势英雄》,写的是三个青年学生,为参加抗战奔走四方,看到了种种进步和落后的现象,最后上了五台山,找到了抗战旗、团结棒、进步钟等三件法宝的故事。当时部队中有一部分人还存在着畏战情绪,伤亡人员的不断增加,使一些经受不住炮火洗礼的人开小差脱离部队。针对这种现象王希坚还写出了《开小差的叹十声》等宣传材料,结合现实思想,教育部队,让大家明白,只有把鬼子打出中国去,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乡!由于文化宣传工作的活跃,配合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部队的抗战情绪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官兵们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和敌后生活的艰苦,关系融洽,士气高昂。后来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听了他们在57军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情况后感慨地赞扬他们说:“有些地方比八路军做得还好。”

  李欣同志回忆说:“油印小报《火线下》,编辑兼誊写都是王希坚同志一人承担,他沉默寡言,埋头苦干,刻的钢板字迹清晰整齐。”

  王希坚在57军工作的两年半中,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在这次浴血奋战中,王希坚所在的部队是打的外围歼灭战,在激战中他们消灭了拼死增援台儿庄日寇的刘桂棠匪部,为台儿庄一役谱写了辉煌的乐章。这期间,王希坚还参加了守卫连云港、武汉会战、反扫荡、寄宝山突围等战斗,炮火连天,出生入死,经过了抗战中数不清的激烈战斗,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1939年9月16日的曹县寄宝山战斗中,667团在板上村中了日寇的埋伏,部队下令,随身带的东西除了武器弹药全部扔掉,轻装与敌人周旋。最后,王希坚与战友们被围困在山上,伍志钢沉着指挥部队消灭敌人,虽然消灭了不少敌人,但终因众寡不敌,经过一天激战,仍无法冲出敌人的包围,饿了没有饭吃,他们找到一些半生不熟的梨充饥,继续战斗。左冲右突,难以突围,直至深夜,找到一位放羊的老人,在他的指引下,才从后山陡坡滑下,突围转移。王希坚曾写了一首《寄宝山反扫荡》的诗,记述了这次战斗的经过:

  坡上凌晨传号令,早餐未罢急行军。

  嚼梨强塞饥肠饱,躲炮无睹陡涧深。

  长物唯余金凤笔,滑坡探询牧羊人。

  倚石露宿单衣冷,烽火遥看隔暮云。

        (未完待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