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王希坚的创作与传奇

王希坚的创作与传奇

2018-08-03 08:51:34 来源:诸城新闻网

马新义


王希坚与妻子刘炎


王希坚在朝鲜战场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星空中,山东文学星系显得格外夺目。其中有一颗璀粲的明星,1995年默默地走完它77年的轨迹,悄然陨落。王希坚,诸城相州镇著名的作家四王之一(王统照、王意坚、王愿坚、王希坚)与结发50余年的妻子刘炎,一起安息于济南市东郊的龙泉公墓。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心远地偏,鲜为人知。墓碑前的大理石上镌刻着:“王希坚(1918-1995)诸城人,幼年随父王翔千(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之一)在济求学。1937年入党,转战敌后和解放区;建国后当选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自谓‘半生戎马半生诗。’著有长篇小说《地覆天翻记》《迎春曲》《雨过天晴》,诗集《民歌百首》《远方集》《心影集》等。斯人有言:‘诗句留得人口诵,微躯何惜化灰烟’”。

  王希坚一生的悲欢际遇,与党、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连。

“山海关”人

  1918年,王希坚出生在诸城市相州镇。古镇相州的王氏家族自明代以来以科第入仕途渐而成为名门望族,在诸城,首屈一指。明清两朝光相州王氏家族就出过文进士十七人,武进士一人。这个古镇有个传统:谁家升了官,乡里的百姓感到荣耀,就以他的任所称呼他家的宅舍。如“庆阳府”“先友县”“山海关”等。王希坚出生在“山海关”巷的吉星堂,即他家的先人曾在“山海关”做过官,所以他小学的同学都习惯称他为“山海关”人。

  王希坚的父亲王翔千,北京译学馆毕业,精于德文,博学多识,本可候选知县,但他对此不屑一顾,有人介绍他到胶济铁路做事,他说“我是中国人,不做洋奴!”毅然回乡办教育,自任相州国民学校的校长兼教员,后来他赴济南与王尽美、邓恩铭一起组织起山东共产主义小组,据最新公布的史料确证,他是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最早的五十八名共产党员之一。

  王希坚的大姐黄秀珍(王辩)是山东省最早的女共产党员,曾受党的委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邓小平同在一班;另如王统照、王愿坚都是同族叔侄、兄弟,王希坚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革命、文化氛围十分浓重的家庭中,这对他走上革命道路并从事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希坚幼年随父在济南长大,先后租住在后营坊、杆石桥、南马道。5岁开始入杆石桥外的成德小学学习。他回忆道:“入学时因为我能在石板上规整地写出老师提问的几个字,并能用‘三山六水一分田’这句成语回答老师提出的‘世界上山多还是水多’的问题,因而大受称赞”。可见其小时的聪慧机敏。1925年初,王希坚转入三合街的育才小学读书,该校实际成了我党的活动场所。

  当时,正是中共山东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王尽美是王翔千家的常客,常一起聚会密谈,以至曾引起王希坚的母亲、一个家庭妇女的怀疑和不安,有一次,她向婆婆反映“那个大耳朵的天天来,不知道有什么背人的事。”幼年的王希坚虽不知就里,但有些情节也记忆极深。“在家里,经常有许多青年来找我父亲,其中常来的就有王尽美。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看他耳朵特别大,就叫他‘那个大耳朵的’。他在东边广场搭台子进行反基督教的演讲宣传,我也去看过热闹,对他慷慨激昂的讲话和成千群众热烈倾听的情形印象很深。1924年悼念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大游行,在济南是规模空前的一次,我们在家门口看见队伍里有我们认识的人,就追上去要他们手里拿的写着标语的小旗,和他们一起喊口号,还要来了一些传单和小册子。只有共产党人才能组织起这样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童年追忆》)。

“小神仙”轶事

  1925年后,王希坚随全家迁回诸城,在相州王氏私立小学就读。其间因相州一带闹土匪,被迫停学一年。熟悉王希坚的人大都知道他有个绰号叫“小神仙”。这个绰号的来历就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所得。王希坚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超凡,是家乡的传奇人物,有许多故事流传。比如他上学时老师讲完一页课文,他就撕掉一页,课讲完了,课本也就没有了,老师批评他,令他背课文,他竟能从头到尾,背诵如流。老师有意在同学们面前向他提较难的题考他,不管是国语(语文)还是数学,他都能从容做出正确的答案,考试常常是全班最好的成绩。他数学成绩拔尖,却从不复习,考试时第一个交卷。有一次考试前,他声言“就要80分”,结果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老师和同学们都叹之为奇,称他为“小神仙”,以后这个绰号就流传开来。

  乡里百姓都知道相州山海关吉星堂六爷(王翔千排行第六,当时家境已经衰败)家出了个“小神仙”,以至于在王希坚参加革命后这个绰号仍在故乡人中流传。

  从少年时代起,王希坚就跟父亲王翔千学会了下围棋,他常跟成人对弈,没下完的棋,七天之后他仍能将棋局的原样摆好继续下……在家乡,父亲王翔千曾为他们姊妹兄弟举办过补习班,“他自编教材,还给我们讲述王尽美等去苏联的见闻。在读报时,他教我们从官方报道的字里行间分析革命队伍大发展的状况。我们几个姊妹当时正上小学,在他的指导下初步树立了向往革命和准备为革命献身的远大理想”(《怀念先父王翔千》)。

  少年时代的王希坚喜爱民间文化,在故乡这片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的沃土上他受的影响是深刻的。

  相州是一个古镇,这里的大集上常有鼓书艺人说书,有敲着牛骨头说唱的乞讨艺人,这都是王希坚和他的小伙伴们喜欢听的,他们只要放了学有空闲时间,就去听这些民间艺人说唱,天长日久,听的熟了,有的段子都能背下来。

  离相州镇十里远的老梧村村东侧,有一座小山,因东汉光武帝刘秀讨伐张步曾在此驻兵,因此山名叫汉王山,山上有古寺、宝塔,山旁边还有座古老的城堡,这里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也是诸城北乡的经济文化中心,每年有多次山会,王翔千、王希坚、王愿坚、臧克家等都曾是汉王山山会的常客,王统照有《咏汉王山》的诗,王翔千只要回到故乡,就组织反帝反封建、反对日寇侵略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汉王山山会这块阵地作宣传,常和教师王子容、王子可等带领学生到汉王山的山会上讲演,演自己编的各种节目、小戏,散发传单。其中就有崔嵬改编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等。至今老梧村有的老人还记得王翔千自己编的《抗日五更》:“一更里,月牙照正东,日本鬼侵占了我胶东,烧杀不留情……”这些活动王希坚也常常跟着父亲去参加,王希坚的一个姐姐嫁到老梧村孙家,因此他来的比较多。汉王山的山会上说鼓书的、拉洋片的、说莲花落子的都有,说书的有时有几个摊,大都是说武老二或杀富济贫的侠义传说等老百姓喜欢的书目,艺人敲着鼓,随编随唱:

  “有心待把那头上说,

  赶多当说到那热闹当中,

  有心待把那尾上说,

  书到临尾渐渐松,

  咱书归正传说一段,

  掐头去尾说当中……”

  王希坚敬佩民间艺人的即兴创作,这些对他都是一种文学艺术的熏陶,加之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听多了记住的也多,这为他以后的鼓书、民歌创作奠定了基础。(未完待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