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家后的老井

家后的老井

2017-12-15 14:41:47 来源:诸城新闻网

刘加美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提起老家,心里装的那些故事,像蓄满棉花的衣服,塞得满满的,暖暖的。我老家是当年被叫作老城关公社东范家岭村,在诸城这不大不小的小县城里,我村的名字也是尽人皆知的——因干旱而出名。

 由于村子地理环境较特殊,从东往西望,地形是阶梯型,属于东高西低的那种。每到春季,村子干旱得很严重,也许是地形的缘故,村民钻井时很难钻出水来,水资源特别缺乏,有好几次,父亲在自家院里找人淘过井,钻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见!最后就放弃了钻井的念头,钻井对我村来说简直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前后村的人,给我村起了个名字叫“诸城县的上甘岭”!含义就是干旱严重。经常会听到别人喊着这么一句顺口溜:“范家岭,范家岭,来回挑水十里整,去时穿着绣花鞋,回来磨出俩窟窿!”虽然这句话说的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村子当年干旱的真实写照,记得上学时,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也提起这句顺口溜,逗得大家都笑了,可是老师神色凝重地告诉我们,这句顺口溜里面深藏着许多难以言表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父辈们,都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老人们心里清楚得很。

 后来,由乡镇干部带领村民,进行了好几次大修整后,村貌总算变得比以前好多了。

 由于地形特殊,我村每年都会出现好几次干旱,人们饮水困难,浇灌土地更是一种奢望。尤其是春季,每隔两天,镇上就用汽车拉着盛水的皮囊,来给我们供水喝,这些事情直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每家都发放水票,到时间一来水车,我们小孩子就跟在父母身后,手舞足蹈地喊着:“来水唠,来送水的唠……!”

 大人们肩挑着水桶,咯吱咯吱地朝送水的卡车附近走着,我们就在后面笑着跑着,早赶过去的邻居,已经在那里准备好水桶等着工作人员放水了,送水的人接过水票,然后扭开水皮囊的盖子,只见清澈的水哗哗地流进水桶里,紧接着一股凉气扑鼻而来,看着水桶里的水,咕咚咕咚地直往水桶里灌,我心里就在想,这清凉的水,喝下去一定会很甜的吧!我羡慕地吐了吐舌头,禁不住舔了舔嘴唇,就像那汩汩清泉已经淌进我嘴里似的!心里那个甜劲就甭提了!

 后来,镇上和村干部商议,天天靠政府部门来送水喝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方设法钻口大井,以解燃眉之急才对。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大家伙选在村子后头,方言也叫“家后”,一片空旷没有污染的低洼处,动土挖井。从此,家后就有了这口又大又圆的北大井了,这口井直径大约要七八米,井深有十二米,终于经过了十几天的辛苦劳作,谢天谢地,老井总算钻出水来了!之后,用水泥和混凝土进行了加固,怕日久造成塌陷。

 它可是我村二百多户人家的救命之源啊,自从挖成这口老井后,全村人在饮水方面总算看到了希望,不用再为喝水犯愁,村干部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家家户户都喝这口井里的水,老井里的水也很旺盛,第一天井水被挑干后,第二天又泉出来了,而且是很甜的那种水!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跟着父母去看挑水的,因村子住户多,一大早,井台周围都围满了人,大家都自觉地一个紧挨一个排着队,远处传来村民挑着扁担俩水桶相互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农家院的窗户里灯火通明,这一幕幕情景,映入眼帘,给这个寂静的小村平添了一首和谐的交响曲……

 二十几年过去,家后的这口老井陪伴我度过一段充满回忆和艰辛的年代。我二十岁时,村里的缺水问题已经好转,随时代发展,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源源不断的水给我村带来了福音,在村里做养殖和实行其他生产项目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家家户户走向了致富之路!但是许多住户,还有我家人,依然喜欢喝家后北大井里的水,邻居们说,老井里的水发甜好喝,喝自来水喝久了,尝不到甜头,再品一下北大井里的水,是另种味道,换换口味,也算是回忆一下过去嘛!

 直到今年五一节,我回娘家,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老父亲还提及那口老井,念念不忘家后老井里的水有多么好喝!因为,它曾经是我们全村人的救命水源啊!所以,才对那口老井产生了感情,这大概就是饮水思源的缘故吧!  (作者单位:北汽福田公司)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