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管清玉:奖状铺就教授路

管清玉:奖状铺就教授路

2017-12-08 14:36:04 来源:诸城新闻网
于清潍
  
管清玉近照
 在兰州大学有一位四十出头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其貌不扬,其名却不小,网上好评如潮,点赞不断,全校师生都敬佩地夸他是“最受欢迎的十大教师”之一;他还是兰州大学近十年来得奖最多的青年教师之一。从2000年至2017年,先后得过学校和省部级奖励共17次,几乎年年得奖;他还是被评为正教授的年龄最小的教师之一,2012年他破格评为教授时只有39岁,可谓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他的名字叫管清玉。
 管清玉教授生于诸城市林家村镇(原瓦店镇)大沟崖村,1993年从诸城市第九中学(后合并到诸城一中)考入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国家重点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基地班”),1997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进入本校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参加工作后继续坚持深造,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评为副教授,2012年5月被学校破格聘为教授。他用9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职业成长历程。
 兰州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在校学生三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0760人,教师四千多,其中正教授400多人,人才如潮,竞争激烈。如何把教学工作搞活,把学生教好,这是管教授经常在捉摸的事情,他善于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课讲实讲活,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很受学生欢迎。兰州地区海拔较高,平均1500米,分校的海拔更是高达1700米。高海拔因缺氧而容易瞌睡,尤其是夏天,加上大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教师不掌握教学技巧,就极其容易造成学生上课哈欠连天、瞌睡不断,最后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的局面。大学阶段的学习相对于初、高中而言比较自由、宽松,毕竟学生已经成年,即使你不来上课老师也不怎么管,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课与专业课,缺课同学比较多,有些来的同学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玩手机就是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到学期末这类同学不但考试挂科,而且由于知识脱节,影响后续的学习。有好多高考成绩优秀的同学由于挂科太多而被留级、拿不到毕业证与学位证甚至退学,不但学生郁闷而且家中痛心。这样看来,要当好一名大学教师不但要精通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特殊技巧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管清玉教授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在《高等理科教育》发表两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管教授特别重视将教学内容与典型案例的结合剖析,原本高深枯燥乏味的知识被他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略带些山东味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只要是管教授的课,不仅没有缺课同学,而且还经常有一些慕名来“蹭课”的外院“不速之客”。课堂上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在管教授的循循善诱的指点中逐一叩开每一扇科学大门。学生们对管教授的评价也比非常高,例如“管老师你太棒了”、“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师”、“非常有能力,总能带动我们的学习热情,讲课不拘一格自成一体,嘴皮上下运动之时不知不觉熏陶了我们”。由于管清玉教授在教学工作中效果显著,因此取得了许多奖励。例如,2005年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兰州大学首届“感动兰大,回报师恩-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之“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荣誉称号;荣获兰州大学2007年度“隆基青年教师教学新秀奖”;2010年所参与的《地貌学》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荣获兰州大学2011年度“隆基中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奖”;2次荣获兰州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管清玉教授多次指导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其中指导的三个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分别获得2011年度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二等奖、三等奖。管清玉教授也因之荣获2011年度、2012年度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管清玉教授更是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他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一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过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和合作发表科研论文61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SCI收录32篇,EI收录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2篇,SCI收录,23篇,EI收录2篇。2008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荣获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西部环境奖-青年教师创新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以往的科技部“973”课题的资助下,管清玉教授对内蒙古河套地区黄河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世界上第二大沙尘暴高发区,同时也是亚洲沙尘暴的主要排放源区。每年尤其是春季,在冬季风与西风共同作用下,源于西北干旱区的大量粉尘可以到达整个华北地区甚至中国北纬23.5°以南的地区。这些粉尘一方面可以直接改变大气的辐射状况,造成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能量减少,致使气温下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为海洋生物提供“铁化肥”以及其它微量营养元素加速CO2的生物利用过程从而间接对全球气候与环境产生影响;另外,尘暴所到之处空气中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例如PM10与PM2.5浓度急剧上升,很容易诱发一些呼吸道疾病。因此,加强对西北干旱区的沙尘暴研究无论对于东亚还是全球环境变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管清玉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正带领其团队开始了为期四年(2017-2020)的西北地区现代沙尘暴方面的科学研究。管教授认为要削弱甚至避免沙尘暴所产生的危害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揭示其演化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找出各个源区并识别出其沙尘物质的贡献率,为今后具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指明方向。当前管清玉教授的团队每年在西北地区行程2000多公里,穿梭于戈壁、沙漠、绿洲之间,采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辅助严格精细的实验室测试以及遥感卫星数据,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管清玉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已经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其中3篇代表性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在社会服务方面,管清玉教授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论文与项目评审专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现为15种国际期刊与10多种国内期刊的通讯评审专家。2015年、2016年分别两次被国际知名SCI期刊授予“优秀审稿专家”。多次为环保厅、国土资源厅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职专业知识辅导、培训。
 由于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出色表现,管清玉教授最近这些年来6次年终考核成绩优秀。2013年被宝钢教育基金会授予“宝钢优秀教师奖”。
 这一项项闪光的奖项,既是对管教授爱岗敬业的肯定,也是对他教书育人的鼓励。奖状铺就教授路,勤奋再铸新辉煌。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衷心祝愿管教授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者系诸城人,《甘肃日报》高级编辑,《视野》杂志原总编辑。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