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诸城:手工制陶

诸城:手工制陶

2012-10-26 09:00:34 来源:
 本网讯(记者崔金河) 诸城土陶,俗名窑货。其制陶历史非常久远,诸城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史料证明,舜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制陶专家,在制陶方面有着独特的创造,对陶器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堪称陶器制作之鼻祖。
    过去,人们家庭生活中所用的盆盆罐罐多是土陶制品,当时这种窑货用途很广,销量很大,所以发展成一种行业。资料记载,清至民国时期,全县有民间土窑20余处,分布于城关、相州、石门等地,以生产瓮、罐、盆等生活用品为主。建国初期,土陶业发展到212户,从业者228人,年产土陶器具124万件。这个时期土陶仍是当地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品。像城关的铁沟、相州的莲池、石门的孟家窑、桃源的朗古窑等村庄都出过很多烧窑的知名艺人。桃园的朗古窑村村民,大都以烧制陶器为生,窑主多为蒲姓,该村的烧窑制陶工艺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才有所减少。
    1957年后,随着国家陶瓷工业的发展,陶瓷器皿逐步取代土陶器具,县内生产土陶日渐减少,小型土陶餐具生产已趋绝迹,唯瓮、罐、盆等独具特色的器皿尚延续生产。
据业者口头相传,生产土陶须有专门场地和简单的设备,分别是:窑屋,内设木轮、石凳等,主要是制作土陶生坯;窑,用来烧制土陶;窑场,用来晒土、泡泥、晾晒生坯等。土陶的生产过程大体为:
    1、泥条制作。取红岗板粘土,在场子里晒干、捣碎,翻晒用木锨,除掉石块、瓦片等杂质,然后用水泡3—4天,后用铲子铲泥打坐,再用弓子削泥,进一步除去杂质,用双手在石凳上揉搓,制成泥条。揉泥是为了使泥巴更有韧性,适合塑造各种形状和拉坯,并去除泥中的气泡,使其适合于烧成。2、生坯制作。一般由3人组成一个制作组。分别是匠人(主要手工操作者);成匠(辅助手工操作者);伙计(负责制泥、蹬轮等杂活)。窑屋内设有脚蹬木轮,轮面直径一米左右,高与地面齐。伙计用脚蹬轮,使木轮旋转,匠人坐于木轮边上双手操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土陶雏形,此工序俗称“榛窑”。如果是榛大瓮,因瓮底几乎和木轮齐,无法用脚蹬轮,伙计需用粗绳拉瓮底,带动旋转。所有的瓮类,需先榛一个苫子,即下半部分,等苫子晾晒至坚硬挺托后,内放承圈,再结合上半部分。3、晾晒:生坯制作成形后,移至窑场晾晒。瓮类需两人用鞭绺抬出窑屋,盆类需用步掌端出窑屋。精细加工均在窑场子里制作,由成匠完成。如罐子需按鼻,按嘴等。4、烧制:土陶烧制前,生坯要全部从窑屋移出曝晒,俗称“晾窑”。正午开始装窑,全部是大瓮的,俗称“大窑”,每窑能装40个左右;若是各种盆、二瓮、三瓮等俗称“小窑”,每窑能装400多件;装完窑后,随即点火烧窑,一般烧24小时左右。
    烧窑的温度控制全凭经验,窑的窑顶有两个烟筒,要看窑货烧成的成色堵和开,用以控制温度。停止烧窑后,烟筒、窑门全泥住,俗称“背窑”。3天后,慢慢凉透,可出窑。
    据孟家窑村的一位老窑工介绍,土陶制作看似简单,但亦需多年经验积累,像拉坯成型,需要手脚并用,在转动中间全靠双手的协调配合,涉及到捧泥、挤压、提拉、手掌分泥、双手收口等多种手法,只有技术相当熟练,才能步调一致。
    在诸城,村名中冠以“窑”字的村庄有很多,证明这些村庄的土陶制造业具有很长的生产历史。过去,孟家窑烧制的窑货远近闻名,相邻的高密、五莲、胶南、临沂等县市都认他们的货。他们的货好销,主要是工艺精、质量好,既美观又耐用。附近村庄窑上的师傅,虽然当初来这里学的艺,但造出来的窑货,都达不到这里的水平,诸城西南乡有名的许孟窑(现属五莲),还曾派人来此取经。从建国初期至1980年前后,土陶成为孟家窑村的支柱产业,该村60多户人家,有40多户从事烧窑。
    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人们几乎看不到制陶的身影了,土陶已被金属、瓷器制品和塑料制品所取代,窑业渐衰。但制陶本身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仿佛诉说着昔日曾有的辉煌,向人们展现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灵光。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