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小品如何才能有文化品位?

小品如何才能有文化品位?

2013-02-19 08:58:35 来源:综合
 央视以及各地春晚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关于春晚特别是关于春晚小品的话题还在发酵,一些文化名家正以严厉的目光审视春晚小品。

 作家肖复兴撰文说,“多点‘真幽默’,语言节目才更‘好笑’”。文化学者吴祚来发表文章称,“小品不要总是讽刺弱者”。杂文家鄢烈山更是总结道,“春晚:从忽悠到狐疑”。笔者归纳一下,就是:小品要有真幽默,不能总把讽刺弱者当卖点,不能只是忽悠或让人狐疑。或许这样一来,编剧和演员就会觉得没法创作小品了。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演员陈数的话很有启发意义。她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拼到最后,演员不是拼服装、拼美貌,而是拼文化。小品拼到最后也是拼文化。

 众所周知,小品的存在意义或价值之一是讽刺。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讽刺也就没有了小品。然而,当下的小品是“畸形怪状”的,一是成了“温吞水”,正如有人所言,在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小品越来越远离真实、磨去棱角、失掉锐气,变得莫名其妙,变得一团和气,变得无病呻吟……二是只会讽刺弱者,而且这类小品几乎成了主流。小品应是有棱角的,有锐气的,不仅要让观众笑起来,还要像针刺一样令人警醒。

 真正让普通大众喜欢或给普通大众创作的小品,绝不是拿普通老百姓开涮的或嘲讽身体残疾者的小品。弱势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尴尬事不是小品的最佳素材。吴祚来说得好,1994年黄宏与侯耀文表演的《打扑克》,内容嘲笑的是官场与职场的腐败之风,对这些潜规则或不良作风进行揭露与抨击,不仅可以博得人们一笑,还可以起到某种净化世风的作用。

 在吴祚来看来,艺术作品应该取笑人性的弱点,而不应该取笑人体的缺憾,这是正常艺术与恶俗艺术的分界线。笔者以为,这也是小品的高下之分。优秀的小品作品,嘲笑的应该人性的弱点,比如早些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卖羊肉串》、《主角和配角》等小品,多是“对生活与人生幽默的透视与撷取”,而现在包括很多赵氏小品即使是一些反响不错的作品,比如赵本山的《卖拐》、《卖车》和蔡明、潘长江的《想跳就跳》都有白璧微瑕的不足。现在的不少小品不是让观众自然发笑,而是近乎用歧视等搞笑手段硬去胳肢观众。在笔者看来,小品必须有文化品位,要高雅不要庸俗,讽刺要有水平,更要有文化。一个文艺作品被称为“没文化”,那是很悲催的。我们不反对在舞台上也可以搞一些纯娱乐的小品,但优秀的小品作品,在让人笑过之后还应余味绕梁引人思考。也就是说,“笑果”不是小品优劣的唯一衡量标准,讽刺是讲究艺术的,小品必须有文化内蕴。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