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条 编

条 编

2012-12-14 09:21:51 来源:诸城新闻网
 条编是旧时诸城农村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所编成品多为农用器具,俗称条货,是过去城乡居民离不开的生产生活用具,用途相当广泛。
    20世纪80年代前,大多数村庄有很多掌握条编技术的能工巧匠,因为条货用量大,一般自编自用,也可以到土产门市或集市上购买。也有作为副业规模生产的,多集中在潍河沿岸村庄,以龙都街道邱家庄子和昌城镇的寨里条编最为闻名,质量上乘,品种齐全,邱家庄子条编技艺还被列为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村庄有发展条编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靠潍河,河水冲积而成的土地极富沙性,水草丰茂,特别适宜白杨、柳树、地柳、蜡条、棉槐的生长,是条编生产重要的的原材料。同时,历史上也有从事条编生产的传统,像昌城寨里的条编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年代或者更远,在诸城和周边县市销售很广。
    条编按其用途可分为两大类,再细分每一类又有很多品种。家庭生活用具类主要有簸箕、箢子、笊篱等,像箢子又可分为斗箢子、三升箢子、耍箢子等。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朴素实用的条编制品,除了作为粮食加工的用具,还有一些其他用途,如农村里结婚送日子、投契送礼要用斗箢子;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盛饼干、油条要用三升箢子。耍箢子主要用于农村小孩过生日,做姥娘的都为外孙、孙女送上带有“长命百岁”字样的耍箢子,以示吉祥。
    生产用具类主要有囤角、花篓、粪篓、架筐、油筐、提篮等。此类生产用具在过去人们的生产活动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简单粗陋,但用途很大,农村里推土垫栏、盛放粮食、割草剜菜都离不开它。这类条货编制多用棉槐、白杨条等,编制方法较为简单,只要将条子放到水中浸泡,使条子柔软自如即可编制。主要过程有盘底、立桩、编帮、收口等,至于样子,均在条编师傅心中。
    簸箕、箢子、笊篱算是条编中的精品。簸箕、箢子须用上等地柳条编制,笊篱则需要用蜡条。地柳条一般于中伏至末伏季节收割,要求当天收割,当天除皮,当天晾晒,因此割柳要选择晴好天气,新晒干的柳条晶亮、光滑、浑圆。蜡条一般霜降以后收割,因为蜡条只有在霜降以后才上完蜡,此时的蜡条既坚硬,又柔韧。编簸箕、箢子除了使用柳条外,还需要结实的麻绳。簸箕还要用簸箕腿(结实的蜡条),簸箕舌头(用柳树解板制成)。编簸箕要从中间开始然后向两边编制。簸箕选料必须光滑无疤点,编制时手要用力均匀,否则不平整。编箢子要用模具。簸箕、箢子编完时要封口,簸箕封口时上好簸箕腿,箢子绕上封口蜡条,插好箢子把,然后分别用柳皮子(将柳条破开刮削而成)用力密密缠绕,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编笊篱须将蜡条用水泡透,然后上锅蒸透、去皮。去皮后的蜡条黄润光亮。编笊篱还需备好笊篱把子。笊篱把子可用白杨或柳木来做。编制将条子按“米”字形分布,上好笊篱把子,四十棵条子就可编成一个笊篱。编簸箕、箢子、笊篱一年四季都可编,但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编制多在地窖里进行。
    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为破楚军,曾在古岘(寨里沿河北去3公里)用寨里的条篓、筐等装土石修筑韩信坝,水淹楚军,并大获全胜。清朝宰相刘罗锅回乡省亲,还常挑选上等的耍箢带回京城,作为礼品送给朝中阿哥。由此,当年的条编盛况可见一斑。
    过去条编的销售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当地人担着簸箕、箢子、笊篱,再配上点土特产,星夜兼程,撵集销售。像胶南的红石崖、泊里、日照的两城,五莲的潮河,莒县的管帅,沂水的马站等都留下了寨里条编商贩的足迹。除了零售以外,还对当地人们赊销。后来江苏、河南、安徽等地的商贩也到村上批量上货。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寨里村参观条编的人络绎不绝。至今,上了年纪的人要谈起当年条编的繁荣盛况仍津津乐道。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