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家乡粽子

家乡粽子

2014-06-06 09:21:54 来源:诸城新闻网

郝洪喜


    老家贾悦,地处诸城西北,算得上是“粽子之乡”。从我记事时起,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而且,一包一大锅。年复一年,家乡粽子的地位,像是固定在民俗的塔尖上,始终居高不下。
    “铁匠的儿子会打铁”。家乡兴盛包粽子,久而久之,我对如何包粽子,自然就略知一二了。
    家乡包粽子,犹如组装机器。四个硬件,缺一不可。
    一是黏米。生产队时,每年都种些黍子和黏谷子分给社员。播种时,选好种,下好粪,从不打药施化肥。碾出的米,只要不受潮变质,出奇地黏,纯正地香。二是粽叶。我们管包粽子的菠萝叶叫粽叶。当地不产这个,得上集买。一过农历四月中旬,谁家要赶集,什么不买,也得买粽叶。三是红枣。一盖粽子放上一个甜枣,如同画龙点睛,既好看,又好吃。四是扎线。两盖粽子捆成块,要用既软又结实的绳线扎两道箍。早先,就地取材,多请蒲叶、茅草和三菱草相帮。后来,柔软的稻草,成了扎粽子的最佳选择。
    五月初三,夜幕降临之际,便是包粽子序幕开启之时。这时,家家都如作坊一般,大盆小盆,摆出好几个,舀上水,泡着黏米、粽叶和扎线。提前泡一泡,好处多多—米好煮,草好使,粽叶好包。
    五月初四,包粽子“杂耍”正式开演。包粽子好比说相声,两人搭档最好。一个人干,有时会顾此失彼。第一盖,自包还可以,这手托粽叶,那手抄米、放枣、撩水。最后,两手配合,把周边折成长方形。到包第二盖时,就难办了。把第一盖放下,会叶开、水流、米散。不放下,倒不出手包下盖。好在可以用东西压着或夹着,待另一盖包好,再拿起这盖,对齐合好,上下一扎,这对粽子就算成了。
    一般的户,过个端午,都得包上一大锅。一锅能盛五、六十对粽子。粽子这东西,吃大火,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基于此,但凡煮粽子,锅底下烧的,多是木柴。
    五月端午清晨,雄鸡一声鸣叫,一家老小,便立马醒来。跳下炕,跑出屋,或站在锅台前,或立于房门外,口里嚼着黏黏的粽子,兜里装着红红的鸡蛋,旭日还没光顾呢,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洒满了灿烂的阳光。(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