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2013公众阅读:《百年孤独》热销与莫言诺奖效应有关

2013公众阅读:《百年孤独》热销与莫言诺奖效应有关

2014-02-09 10:19:00 来源:综合

2013年,流行一个网络热词:土豪。如今“土豪”这个词,已经没有极端岁月的阶级仇恨,而是带有讽喻的意味,用以讽刺那些在物质上进入“三高”而文化上又极度“贫血”的人。“土豪”通常信奉“读书无用论”,物质是他们心中的大神,即便有时候也会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地读点书什么的,那也是仪式性的,书卷对于他们就是一种装饰品,就像他们消费LV、爱马仕一样,是“秀”给别人看的。我总觉得,一个盛产“土豪”的社会,其精神生产上多是歉收的。有人可能会立即反驳道:中国每年生产的图书、论文已经世界第一,难道我们还土吗?单从数量指标看,我们着实可以傲视环球,但从文化生产的成色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像央视大楼一样坚挺不起来了。

有什么样的生产,可能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受消费层级的约束,生产的尺度也不能夸张得太离谱。经济领域的愁云惨雾并没有带来文化的“口红效应”。经济低迷,文化内需沦为不折不扣的精神“内虚”,即便有政府文化政策的加持,也不能转化为兑换成草根民众的精神红利。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的公众阅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不可能有断崖式的落差。公众消费是从众的,虽然他们的读书选择也从于自己的内心偏好,但个体的内心不可能强大到截断众流,一般而言都是看周围大众口味的。大众的文化消费是当下中国文化市场的基本盘。在中国文化的大盘结构中,精英们的文化消费自然是小众的,通常不具有主宰性的力量。在一个重口味、实用主义的文化消费环境里,读者个人的偏好经常被身外的“大多数”偏好席卷进去。不过,精英文化消费也不能小觑,他们是文化中的“盐”,不能没有,当然,奢望精英阅读的大面积涌现这也不太现实。毕竟,在大众消费引领文化GDP的当下中国社会,精英阅读只能是少数派。所以说,形势比人强,不服不行。

观察大众阅读,一是看图书流量,二是看阅读书目的集中度,三看阅读内容的成色。中国这么大,对公众阅读如何把握,的确是一个巨大难题。有一个便捷的观测窗口,那就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将流量、集中度、成色三个维度聚集在一起。通过畅销书来观察公众阅读状况,应该是有说服力的。畅销书之所以畅销,除了消费者偏好起主导作用之外,还有商家促销或政策红利等因素的拉动,但后者不是最具决定性的。2013年,公众究竟在关注什么?究竟有哪些书进入了公众的阅读视野?从2013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和走势。

文学阅读仍然是公众阅读的“常量”。只不过随着流年变化,进入公众阅读的选项也会不同。2012年得益于莫言获奖的强劲拉动,将莫言的作品成为公众阅读的甜食,应该不是什么悬念,然而,莫言的诺奖效应在2013年出现些微疲软。在文学畅销书榜单上,拉美作家《百年孤独》这部经典出现在多个版本的畅销书TOP10光荣榜上。何以解释国人对马尔克斯的偏爱?我还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还是与莫言的诺奖效应有关,只不过,这种效应在2013年表现得较为含蓄,穿上了马尔克斯的“马甲”,有点玩深沉的味道。事实上,芸芸众生对《百年孤独》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对马尔克斯的喜爱,更多源自文学接受的“移情”作用,读者的“真爱”恐怕还是莫言。马尔克斯在中国消费者心里,更多表现为品牌价值,人们消费的是马尔克斯的牌子,不一定真正理解他的作品,从这一点上看,马尔克斯远没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幸运。有不少中国读者祈祷村上春树能在2013年有缘诺奖的加冕,但最后的谜底竟是一个意外的名字: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余华《第七日》的问世,在精英圈子内没有得到太多的掌声,有批评者甚至由此担心余华的专业水准出现张艺谋、陈凯歌式的坠落,但我认为,余华是中国精英作家中少有的谙熟文学市场逻辑的高手。与那些急吼吼在文学市场上裸奔的作家不同,余华不会像郭敬明那样直白地吐露他对消费者的爱情,而是处变不惊,每次文学出征,几乎皆能击中市场的穴位。严格地说,《第七日》不是写给文学原教旨主义者看的,他是卖给大众消费的,所有在他的作品中勾兑了那么多“新闻”原料,借小说之壳上市,赚取了不菲的市场回报。余华之所以成为余华,是因为他不仅有一流作家的才情,还有浙商的商业机敏,所以他的作品往往雅、俗通吃,至于吃得好不好,要看他的才情和心智的布局了,当然还有运气的成分。

还有一种文学名曰纪实类文学。这类文学包括名人传记、情感纪实、感性随笔等,这些是大众文学消费的最爱。严格说来,它们不算是纯粹的文学,只是“混搭”了文学的多种元素。这类作品的卖点是:名人+情感。读者从中获得的与其说是艺术的养料,不如说是故事、情感及其名人打折的隐私。正是这些东西成为公众的文化甜食,支撑了中国畅销书出版小半壁江山。2013年的畅销书榜单上,有柴静《看见》、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史蒂夫·乔布斯传》、《席慕蓉经典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等。与那些纯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亚文学“作品,也许更能诱惑大众的阅读味蕾。我们不能以科班的标准去苛求普通读者的文化消费,责怪他们不懂文学。其实他们有其朴素的文学观,在他们眼里,远在其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故事、情感,皆是文学。生活是灰色的,文学之树常青。为了超越一地鸡毛的庸常生活,需要一些身外的“野食”权当灰色生活的调味品。“亚文学”之于大众,是一种消遣品。只要能帮助从生活的雾霾中走出来,看到蓝天上慵懒的云朵,谁会在乎他们所消费的文学是不是遵守了文学的纪律了呢。

面对憋屈的生活,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就像遭遇漫天的雾霾,需要相匹配的强大胸肺一般。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内心的精神抗体极为稀缺,难以抵挡超重的生活压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人们缺什么,就想补什么。所以,近年来,市面上大肆流行励志、心灵鸡汤类的畅销书,诸如《论语心得》和《正能量》之类的畅销书,这些畅销书是为虚弱的人心滋补营养的。值得一提的是《ThePower力量》一书。这本来自域外的畅销书,曾创下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史单月再版破五十万本、六个月销量破二百万本、全球累计销售一千万本的纪录。《纽约时报》说,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芝加哥太阳报》声称,此书是给所有身处人生低谷的人一份最好的礼物。该书在中国畅销,有一不可缺席的原因是国人“心虚”。人们被种种烦恼掏空的内心需有一种救赎的“力量”,从而将人们从没顶的困厄中救出。《自控力》这本美国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也成了中国读者从事内心管理的人生教材。为什么老外的“心经”会如此受追捧?我们不能归因于国人的崇洋媚外。原因在于,中药药效不佳,国人转而向西药求助。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