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中国“和而不同”理念引发世界回响—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奋进吧山东 > 参考消息特稿|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中国“和而不同”理念引发世界回响

参考消息特稿|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中国“和而不同”理念引发世界回响

2025-07-17 14:34:39 来源:
【原标题】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 中国“和而不同”理念引发世界回响

文/本报记者 陈向阳 张熠柠 邵琨

尼山是什么?尼山有什么?尼山论什么?

解答尼山三问,人类应如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变得清晰起来。

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历史向前回溯至2500多年前,孔子在尼山脚下沉思悟道,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尼山由此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类文明对话的精神原乡。

尼山有世界文明论坛!15年前,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尼山登场。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尼山论坛从单纯的儒家思想学术论坛,发展成为涵盖领域广泛的人文综合论坛。与会者渐渐发现,尼山论坛上展现的中国智慧能够为时代之问提供解决方案,“尼山论道”发展为“尼山问道”。

尼山论全球文明倡议!7月9日至10日,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相聚尼山,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嘉宾们聚焦全球文明倡议,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再次用一场文明对话来回答时代之问。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会场外景(朱峥 摄)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何去何从?人类应怎么办?“我们必须自问:我们所追求的现代性是什么样的?是以掠夺、垄断、单边主义和分裂为主导的现代性?还是以共情、合作、集体性和人类尊严为根基的现代性?”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陈乐提在开幕式致辞中的发问,引人深思。

35年前,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总结出关于不同文明“相处之道”的十六字箴言。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在论坛上对此作出解释:“各美其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美人之美”,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美美与共”,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题;“天下大同”,共促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全球挑战下如何进行文明交流互鉴?仁礼之道如何帮世界讲和?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成人之美?人类文明应如何处理与人工智能(AI)的关系?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中外嘉宾再次“问道尼山”,从中国智慧中寻找解决方案。

文明交流互鉴应互相尊重

“在整个世界面临冲突迭起、气候变化、经济动荡与数字颠覆等多重危机之际,我们也站在了充满机遇的十字路口。”陈乐提在致辞中说。在他看来,对于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可以从人类古老智慧中寻找答案,“往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可指引人类走向更人道、更可持续的未来”。

陈乐提设想了这样一幅场景:未来并非各种文明之间的战场,而应该是一座“百花园圃”——各文化皆献其色其香其形。他说,“花园之美在异彩纷呈,而非整齐划一。但花园需精心培育:以耐心为壤,以智慧为霖,顺其自然之道”。

在英国巴斯市前副市长余德烁看来,更好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关键在于跨越成见、打破壁垒、寻找共识,需要从摒弃“文明优越论”与“文明冲突论”的固有偏见、深化哲学基础对话、加强教育交流与青年合作、积极推广跨文明合作的成功案例等方面着手。

俄罗斯籍专家、山东大学访问学者汉伊理援引了孔子的至理名言“君子和而不同”。他说:“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氛围、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都可以合作。”

用仁礼之道帮助世界讲和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武装冲突再起,在此背景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现实意义愈发彰显。”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在致辞中说。面对国际冲突和文明摩擦,儒家学说倡导的仁礼之道如何帮世界讲和?与会嘉宾纷纷给出了答案。



7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在山东曲阜举行。(陈向阳 摄)

在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富勒看来,孔子的诸多思想都在告诉我们,“你可能不知道如何行善,但至少可以想出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办法”。他坦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和动机,因此人类需要建立一些共同的价值观。

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教授黄金泉认为,当今世界最迫切需要的是自我克制的价值观,需要控制个人的贪婪和野心。他说,儒家提醒人们应通过“仁”和“礼”的秩序来适度生活、照顾他人、行为得体、相互尊重,而通过文明对话能够很好地表达此类观点,并为我们应对全球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在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看来,人类生活在一个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即使发生战争的地方离我们很遥远,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他认为,同理心和责任感最为重要。无论是要解决气候变化,还是要解决和平、公共健康等全球性问题,都必须确保每个国家都有发言权。

在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演进,人类已经建立了相对丰裕的经济基础和高度智能化的人工环境;与此同时,当今时代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正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展现。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人类该如何成人之美?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卢卡·博尔希奇对此感到乐观。他表示:“尽管西方哲学与儒家利他主义哲学渊源各异,但二者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为全球伦理对话提供了可能。这两种传统都致力于推动人类繁荣的普遍承诺。我们所能达致的共同之美,并非建立在一方压倒另一方之上,而是源于两种传统深层智慧的创造性融合——这种融合正与我们共同的人类未来深度共鸣。”

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金圣基看来,儒家的成人之道强调成人之美,人们需要完成“成就自我”“成就他人”乃至“成就社会”的现实目标,最终达到人与宇宙和谐共生之境。他说,这种在寻常中体认神圣、在有限中通达无限的儒学智慧,为破解当代文化困局与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美国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更是直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将个人主义扭转为齐心协力的世界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儒家公平、包容、和合的价值观为我们解决现代世界中的紧迫问题指明方向。”



7月9日,汉学家安乐哲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演讲。(朱峥 摄)

用儒学为AI设置“伦理围栏”

AI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也面临影响,新的时代之问接踵而至:AI是在造福人类还是在伤害人类?文明如何影响AI时代的运行规则?史蒂夫·富勒说,AI没有剥夺人类的创造性,而是以新的方式整合人类创造的智慧成果,它反而启发我们以新的方式重新整合现有的人类表达。他说:“AI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了人类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到底擅长什么。”

“儒家提倡以人为本,我们希望AI的发展会趋向于‘把人当人’,而非在渗透至人类工作生活相关的场景后,产生技术霸权。如果AI只是在技术上谋求更新迭代,缺乏有效引导,极有可能走向与我们初衷相悖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如此认为。他建议,可以借助儒家学说为AI设置“伦理围栏”,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提升人类福祉。

汉伊理也认为,可以用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哲学“教化”AI。“比如将儒家‘礼’的核心理念融入AI的技术设计中,AI不会强行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像传统礼仪调节人际关系那样,成为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种技术可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智慧,在算法层面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汉伊理说。

在克罗地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布兰科·巴隆看来,“我们要在文化上保持谦逊,在技术上保持谦逊,这要有哲学层面上的愿景。AI仅仅有智能的要素是不够的,还需要汇集智慧。我们需要借助孔子的智慧知道如何与他人共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中国智慧传承千年,弦歌不辍。从“尼山论道”到“尼山问道”,中外嘉宾既从中国传承千年的学说中汲取灵感,也从全球文明倡议等中方新理念新主张中受到启迪。

在首届尼山论坛开幕式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信中说:“今天的世界正承受着许多动荡的煎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智慧和对和谐的追求是富有教益的。”

在第十一届尼山论坛开幕式上,马尔代夫副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拉提夫在致辞中说,今年的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这令与会嘉宾心生共鸣。在全球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从差异中汲取奋进力量、发现文明之美,鼓励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尼山奏响的世界文明“和合”之音,让世界听见了中国智慧的磅礴之声。这磅礴之声,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征程中引发更强的共鸣。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7月17日第7版

编辑 周晨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