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真诚沟通是永远的必杀技

真诚沟通是永远的必杀技

2024-01-22 10:00:45 来源:大众日报
 □ 朱子钰

  最近,关于“文字讨好症是礼貌还是过度社交”的话题再度被关注。关于它的讨论由来已久,最初源于一位公众人物对“你们有没有微信文字讨好症”的发问。网友总结了相关定义:网络聊天时人们会字斟句酌地修改一些聊天词汇,比如把好的改成好哒、收到改成收到啦,或者在句子的结尾加上各种表情包和符号。他们觉得这种对话方式看起来更舒适、更有亲切感。
  毫无疑问,争议针对的是“讨好”二字。对原本文字进行加工,不改变意思,这些增加的语言或符号,营造出过于热情的氛围和积极正面的情绪,所以不经意间传递出讨好别人的感觉。“宝子”“亲爱的”“亲亲”这些亲昵的称呼使用在与陌生人的聊天对话中,会让对方感到没有边界感,过度社交,完全没有必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网络空间的交流与现实不同,沟通的载体大多数依赖于文字与表情的排列,一段话发出去看不到彼此的肢体语言,难以揣摩回应的态度。文字的表达差异、不同人的理解方式或许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解读,甚至是歧义。
  很多网友自述,每次发信息都要纠结用什么表情合适,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显得有礼貌、有亲和力,如果是用“好”“知道了”类似的语言,会让对方感到冷漠。与陌生人交流,直接一句“你好”“hi”会显得生疏。互联网语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常用的“呵呵”,现在在年轻人眼中是冷笑、嘲讽的意思。“哦”“嗯”成了不耐烦的回应。如果在后面加上一个表情或者语气词“哦啦”“嗯呐”,瞬间亲切友善不少,也能精准传达自己的观点,给予对方正向的情绪体验。
  由此看来,文字讨好症没有“原罪”,本意并非讨好,不存在贬义,它的目的是让互联网交流变得通畅,语言看起来没有那么“中性”,减少距离感,增加彼此的信任。这成为普遍的交往方式,年轻人公认的“社交礼仪”。每一种语言流行方式,融合当下情绪诉求,容易标签化。不过,一个普遍的经验——凡事过犹不及,人们担忧的是由此引发的情绪内耗,会增加沟通成本,过分追求“文字讨好”不可取。换位思考一下,在线下面对面的社交中,泛滥的语言及过分客气不仅使人感到不适,反而会留下“假”“不真实”“小心翼翼的自卑心态”等负面印象。
  其实不管交流空间如何腾挪,真诚沟通是永远的必杀技。只要分清场合,合理使用,“文字讨好症”无须过分担心,更没必要拿着“有色眼镜”仔细打量。人与人之间交流,让他人舒适,也要让自己平衡。尊重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话,简单明了、真诚表达,这才是“文字讨好症”追求的境界。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