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密州苏轼的牢骚与超然

密州苏轼的牢骚与超然

2023-06-16 13:58:12 来源:诸城新闻网
   乔云峰
  先说一个诸城人说起密州苏轼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在诸城“苏轼”与“东坡”称呼的分歧。好多年了,有人多次问我,在诸城,今天我们谈论起苏轼来,到底可不可以用“东坡”这个称呼?为什么会有此问,看来,当时有“专家”蛊惑过此事,说什么苏轼来密州的时候,还没有“东坡”这个名号,说在密州,苏轼不能用“东坡”这个称呼什么的。我每次都细心地解释,在我们诸城,今天不是不可以用“东坡”这种称呼,而是要区分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我们要还原当时的场景或情景,确实不能用“东坡”,就是因为那些“专家”们所说的原因,密州苏轼还没有这个称呼;但如果我们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追述以前的事情,则可以用“东坡”之名,并且可以大用特用,因为这个名头更响,更好用,宣传效果更突出。所以,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区分具体的语境。
  在密州,苏轼超然思想就成熟了。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就标志着其超然思想的成熟。2017年11月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的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提交《论苏轼超然思想成熟于密州及其当代文化价值》一文,2018年3月海南大学第22届苏轼学术研讨会,我提交《论苏轼对密州困境的超越及其超然思想的成熟》一文,这两篇文章,对苏轼的超然思想有详尽的论述。其中就谈到苏轼超然思想的载体,它包括:超然台,物质的东西承载着精神的内容;《超然台记》,明确提出超然思想;超然词,我在《论苏轼的“密州四曲”》一文中直接称《望江南·超然台作》为超然词;超然诗,苏轼《和潞公超然台次韵》“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第一次提出“超然诗”的命题。苏轼超然思想的主要内涵包括:超然于党争、超然于纷杂的世事,廉洁勤政,报国忠君;超然于物质条件,物有可观,无往不乐;超然于伪饰,野性突显,寄情山水;超然于内心,超然于思乡、归隐,心安所处。
  当然,苏轼超然思想是会发展的。成熟了,并不代表着不能再有所发展。在徐州,苏轼《宝绘堂记》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就是对密州时期“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的发展。经历了乌台诗案,苏轼的超然思想又达到了新起点。黄州《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时的苏轼,已经跳出了自然的羁绊,达到了与天地一体的境界。这更是超然思想的新境界。惠州苏轼《记游松风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惊天一问,更是看透了人生,看透了功名利禄。儋州苏轼《试笔自书》,“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人于宇宙,真的如芥子。悟到此处,苏轼已经是完全超然于天地、宇宙了。
  那么,密州苏轼有哪些“牢骚”呢?来到密州城的路上,苏轼写下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对没有快乐的生活似乎有点厌倦,“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想起当时的旧事,那是多么豪迈啊,“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青春年少,满腔豪情壮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奈何现实无情,自己的变法主张得到不响应,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好“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还是喝酒吧,酒中多乐趣。
  而呼吁敦促“手实法”的废除,则可以看作是苏轼就变法政策对官方的牢骚。苏轼认为,“手实法”奖励告密是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极大。他到任不多久,便向朝廷呈报了《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反对吕惠卿等人极力推行的“手实法”。由于“手实法”的施行也确实造成了滋事扰民的严重后果,给朝廷的变法招惹了不少是非,宋神宗便下诏废止了“手实法”。
  《小儿》一诗,则体现了苏轼生活中的牢骚,“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作为知州的苏轼,正为密州的困境发愁呢,怎样解决百姓的吃穿啊,而三四岁的小儿苏过却跑过来,拉着苏轼要一块出去玩。苏轼似乎刚要发火,他的妻子王闰之却说道,你大才子苏轼也是呆啊,愁又有什么用呢,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快乐起来,并让苏轼坐下,洗好酒杯,拿出了她偷偷藏起来的酒,给苏轼倒了一杯。我这老婆,比刘伶的老婆要强多了,知道为我藏酒解愁。
  密州苏轼生活的困顿就不用多说了。《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陶潜一县令,独饮仍独醒。犹将公田二顷五十亩,种秫作酒不种秔。我今号为二千石,岁酿百石何以醉宾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官方消减了公使酒啊。这使苏轼意见很大,所以此处就禁不住发个牢骚了。王水照《苏轼传》中都说:“苏轼一向最喜宾客、最爱热闹,公使钱锐减,使他不能随心所欲地应酬来宾过客,因此牢骚满腹。”所以,苏轼与通判刘庭式沿着东武故城采摘杞菊,并把这事写到文章里,“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牢骚可以发,但生活却还要继续,于是,苏轼在密州,“用土米酿酒”,得到好朋友王诜送来的宫廷碧香酒,还是送给更加贫穷的密州教授赵明叔一些,同饮为乐,并跟他学习密州地方音乐,写了《薄薄酒》。虽然酒不够喝的,还是“酒酣胸胆尚开张”,带领僚属到黄茅冈打猎。
  苏轼的牢骚与超然是否就是矛盾呢?细读密州苏轼,这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苏轼的思想本就驳杂,学者们常说是其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在我们看来说不通的想法,在他那儿都不是事。其实,密州苏轼的这种牢骚,正是其关爱百姓生活,关注民生的体现。知密州是苏轼第一次主政地方,其对百姓和民间疾苦,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表达。苏轼的这种小牢骚,也正是其文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吧。
  (作者单位:市文化艺术中心)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