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年来年往 新年新过

年来年往 新年新过

2023-01-13 14:34:50 来源:

贺明娟

时光用声声爆竹吹响新年的冲锋号,人们从句句祝愿中接来新年的福运。

大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年兽的往返奔跑中,年,永远是崭新的,因为每迎来一个年,都被叫作“新年”。

老家的年,充满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欢欢喜喜中国年,传递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审美风味。人们总喜欢把故乡情和家乡意,包进飘着浓浓香味的饺子里,跨年的饺子里还裹藏着象征吉祥的硬币,包裹着悠长的历史,成为跳动生命活力的民俗风情。声声爆竹长鸣,漫天烟花璀璨,惊艳了新年的夜空。

每一个除夕之夜都是生活的年终总结。对刚刚经历过的每一年,都有不变的反思,若问收获,便是绞尽脑汁,一时难以列举。大脑常被忙碌的生活丰盈着,却不知满足,其实啊,收获的佳肴已悄悄安排上席。就像一场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常规下,会按照节目单出牌,但也会临时微调。争取到登台演出机会的,定会欣喜自豪;那些未上场的备用人员,虽带遗憾,却也收获了过程的历练。年关来临,数点过往,皆有喜悦。

每一个正月初一都是新生活的开始。生命的导演,都在有条不紊地编排着续集。“偷得浮生半日闲”,能与亲友把酒话桑麻,在大拜年中畅谈着未来的希冀。长辈的压岁钱里深藏着谆谆关爱,一句句嘱托满含着殷殷期待。

离开故乡的人,每到年关,便生发回乡的执念。老家是游子心灵的栖息地,是劳累时最暖的温床。离家的人,就像候鸟,总会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忘不了回到旧日的房前。奔波一年,盼望团聚,传统的中国年让倦飞的鸟儿归巢,来享受难得相聚的时光。当大学生的寒假、打工者的春节假期翩然而至,亲人间的思念,变为热烈的拥抱、亲切的畅谈。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情感的载体,团圆,使得家里中平常的事物具有了诗意。于是,放下在外彻夜迷恋的手机,幸福地感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未曾离家的人,也盼望着过年。快节奏的生活,使人难以深深品味亲情的暖,也鲜有空闲细细端详爱人的脸。年来了,飞奔的生活慢了下来,浮躁的心灵舒缓了,点滴流动的幸福回来了。

送走一年的过往,期待下一次新年钟声的敲响。当皱纹悄悄爬上额头,遂对年心生敬畏。但是,年仍是一日接一日的期盼,是盼来之后还要紧紧抓住的念想。

年来年往,带着收获与感慨喜迎乐送。一年的苦乐辛酸,成长甚至衰老,随着年的来临,灰飞烟灭,新的梦想与希望悄然萌发。

岁月的年轮不断更换着底色,年在人们的关注下常过常新。新时代的中国年,现代人也过出了新意。

如果说祖祖辈辈盛行的“老家在哪,就回哪过年”是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色,那么,现如今“我在哪,就在哪过年”的新思潮为传统年俗增添一份亮色。尽管乡土情结厚重,然而现代人受工作条件的限制,总有人在过年的时候留守单位值班,或者因为路途遥远,加之假期余额不足,来不及回老家过年,春节的大团圆只能成为奢望。但是,人们心底珍藏的故乡情永不会改变。发达的科技为乡愁脱去一层隔离衣,借助视频聊天,亲人如在眼前,减少分离的焦虑,填补彼此的思念。中国人的身上雕刻着家国情怀的烙印,新时代的人们具有更加崇高的精神境界,舍小家为大家,不回老家过年也被现代人接受。

随着现代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过年,也不局限在男方的父母家,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过年也流行起来。还有双方父母都到子女的小家庭团聚,“三家一起联欢”,既让欢乐和热闹的氛围倍增,又能增进亲家及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透过洞察岁月的眼睛,我们看到新思潮掀起的滚滚热浪,涌起新年的新气象!

疫情期间,特殊对待,就地过年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尽管远离家乡,有强大的祖国后盾,当地政府的关爱,就有机会感受异乡的温暖。“我在哪,年就在哪过!”做有格局、有担当的中国公民,让新年流动着大义温情。

年来年往,传统的底蕴源远流长,我们在年俗的共鸣中传承,也让新思想为新年注入新活力,过出新年新味道!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洁晶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