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 话说韩信沟

话说韩信沟

2022-07-19 18:16:20 来源:
刘洪霞
  小时候,我娘对我说,韩信沟原本就没有沟,是韩信战后骑马从那儿经过,因为又累又饿扛不动长枪,就骑马拖枪而行,长枪划过的地方就成了一条大沟。长大后,我才知道,我娘给我讲的叫“扒瞎话”,韩信沟原名也不叫“韩信沟”,而是“炉房”。
  关于炉房,有一个传说。相传韩信在潍水之战后到此地休整,联营百里,盔甲鲜明。汉军的队伍从朱解的西哨头至林家村的东哨头,中间地带分别在瓦店扎下两个寨子,就是现在的大寨与小寨。两个营盘,就是瓦店的东营与西营。在韩信沟村周围,当年还设有很多屯粮之所,即今徐家屯、大屯、小屯、东许家屯等村一带。而韩信的中军帐就驻扎在韩信沟村。汉军在此地的东北方向建了炉房,打造兵器,补充武器军械。
  2022年4月24日,我们驱车前往韩信沟村,一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村东头大片绿化苗木郁郁葱葱,有层层叠叠的雪松,还有樱花如少女娇羞的脸庞。走在平坦的沥青路上,再回想起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土路,走一趟下来鼻子眼里全是土,喝口水都牙碜的过去,心情瞬间变得美好起来。我们把车停在村里的空地上,环顾四周,大街上水泥路面干干净净,房屋排列整齐,窗明瓦亮。巷子口、屋山头,有三三两两唠嗑的大娘,还有弓背下棋的大爷,嬉闹的孩子在大人身边跑来跳去,幸福温馨的场面犹如一幅画,让人赏心悦目。
  远处走来一位身形魁梧、精神矍铄的老人,这是我五舅马相启,他是韩信沟村的村民。五舅虽然年近70岁,但还是那么帅,岁月留下的痕迹只是染白了他的头发而已。
  五舅带着我们穿过绿油油的麦田,爬坡又下坡,来到了那条神秘的韩信沟。顺沟北行,河水比从前窄了许多,水流潺潺。河的两边栽满了白杨和柳树,一片片,一行行,整个河套里草木旺盛,遮天蔽日,凉风阵阵。
  我们步行大约二里路,终于找到了炉房旧址。这可是公元前203年“潍水之战”留下的痕迹。土坡之下,河套之上,悬在半坡的石头一块块裸露出来,黑黑的石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烧炉打铁、火光熊熊的忙碌场景。若没有这古老的炉房,怎能有锋利的兵器斩杀敌军呢?我触摸着黑黑的石头,这是一场与远古的对话,用澎湃的心和带着温度的手去感受远古的文明。在那场激烈的楚汉之战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此时此刻,我们站在这里,犹如听见了炉火的滋滋燃烧、听见了韩信的战马嘶鸣、听见了打铁的“乒乒乓乓”声。
  五舅跟我们讲,他小的时候,经常来炉房挖宝贝、寻断剑,还捡到过战马的铁蹄片。五舅还说,当时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烧红的炉渣。村东临的哨头就是韩信原来设下的望哨,后来有王姓一家搬迁过来才改名叫王家哨头。
  记得小时候姥爷经常跟我说,他的爷爷叫马春田,是一名郁郁不得志的秀才,在书法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姥爷家的东屋橱里还有装订本的《红楼梦》,那时候我年龄太小,不懂得什么是古书,就知道看个热闹,繁体字又不认识几个,只是拿着书摇头晃脑装装样子罢了,现在想来真是可惜啊!
  韩信沟村的姓氏不很复杂,有马、李、高、韩、张、管等,每家都各有所长。马家古有秀才马春田精通书法绘画,近有名医马本然(我的二舅,已逝),医德高尚。马本然的儿子马煜林是一位优秀的儿科医生,精通针灸、中西医,年轻有为。高家是远近闻名的鼓手匠,他们通晓乐理,会唱地方戏,会吹笙,在诸城、胶南、胶州一带享有盛名,他们自明代开始即为官家办事。经数百年代代相传,演习磨砺,能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现附近村庄民众每逢红、白之事,即邀请韩信沟村的民间乐队前来演奏。尤其是管家,名人甚多。清末举人管启芬,曾任河北涞源县令,才学过人,为官清廉,曾两次中举。管启芬学识渊博,教出的两个学生被皇上钦点了翰林。一个是徐会沣,孔戈庄人,清同治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兵部尚书;一个是莒县小窑管氏,也很有名气。管启芬的后人管恩熙,年轻时投身革命,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文革时期任福建省永定县县委书记。
  自古至今,韩信沟就是村民眼里的风水宝地。而今天的韩信沟又是另一番景象,养殖业,手工业,绿化方面都出类拔萃。村子里大路通畅,房屋坐落有致,一派繁荣景象。
  韩信沟,从韩信骑马拖枪的传说里走来,从炉房的战火遗迹走来,一步步在勤劳村民的努力下走向更好的未来。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