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走进臧克家故里

走进臧克家故里

2022-06-10 18:34:01 来源:

臧克家故居

  “乡音入耳暖我心,故里热土暖我身。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这首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小诗,是“世纪诗翁”臧克家所写,题为《看山》。所看之山为马耳山,在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南面,是鲁东南最高的山,其双峰状如马耳,以奇峻闻名,苏轼知密州时曾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之句。
  臧家庄东面还有一座山,原本叫卧虎山,苏轼常到此为民祈雨,由于常祈常验,卧虎山的名字渐渐被“常山”取代。苏轼曾到山下的黄茅冈打猎,写就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让后人敬仰了九百多年的豪迈诗篇。
  臧家庄西面是涓河,发源于马耳山,涓涓细流日夜不休,从蝉声聒噪的夏夜吟唱到蒹葭苍苍的暮秋,像一首古老的民谣,萦绕于臧克家少年孤苦的心灵,滋生出了一片诗意的绿洲。
  臧家庄西南面是闻名于世的龙骨涧,在这里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
  臧家庄真是一块依山傍水、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啊!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臧克家就出生在这里。他是臧家庄百姓、也是整个诸城人民的骄傲。为了纪念这位世纪诗人、诗坛泰斗,诸城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在臧家庄修建臧克家故居。故居并没在原址上建造,因为那里已有十几家住户,搬迁势必劳民伤财,这显然违背臧老的意愿。于是就将故居建在了村后,与北面的暴龙馆遥相呼应。
  臧克家曾祖父、祖父在前清都有过功名。曾祖父臧俞臣是同治年间举人,任过山东聊城县的教谕。祖父臧著仪是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大理院录事。到父亲臧统基时,虽然已经废除科举考试,但他毕业于济南政法学堂,也相当于个举人吧。
  臧家官位最为显赫的应该是臧克家曾祖父的弟弟臧济臣了,他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殿试高中了进士,朝考后又被授于翰林,后任湖北学政。他被授予翰林后,就在臧家庄的村东建起了一座占地八亩的浩大翰林院。翰林院高大威严的大门两边,蹲着一对石狮子,御赐的两杆大旗杆立在门口,高耸云端,显示着祖宗的荣光。
  现在的翰林院与大旗杆早已堙没于岁月的云烟中了无痕迹了。它之所以还让后人谈及,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浩大,也不是因为它主人的翰林身份,而是因为世纪诗翁臧克家。就像当提及当年曾与臧济臣一同金榜题名的张佩纶与周福清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但说到张佩纶孙女张爱玲,周福清孙子鲁迅时,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由此可见,权贵虽能辉煌一时,却不能名垂后世。只有为传播文化和思想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能永垂不朽。
  臧克家虽身为富家子弟,但少年的时光是孤寂的。8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又常年在外,后来回家养病,不久也去世了。臧克家在祖父的庇护下孤独地成长着,祖父很严厉,不苟言笑,只有在吟诵诗词时,才有些许笑模样。
  由于没有双亲的管教与约束,臧克家得以从深宅大院跑出来,自由自在地与穷苦人在一起。“老哥哥”“六机匠”“一石”等淳朴善良的平民百姓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穷得上吊找不到一条绳子”的贫困,让他幼小的心灵对平民产生了怜悯与同情。正如他在创作谈中所言:“童年的乡村生活,让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淳朴、严肃、刻苦、善良……”朱自清先生说:“以臧克家为代表的诗歌出现后,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歌。”正是他“咀嚼着生活,吸着它的汁子”,才写出了《老马》《三代人》《难民》《罪恶的手》等不朽的诗篇。
  如果说故乡是养育臧克家成长的温暖摇篮,那么这里人民醇厚善良的情感就是滋养他的甘甜的乳汁。勤劳朴实的乡亲给予他的温暖,让他对乡土的热爱愈发深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惦念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以及“老哥哥”“六机匠”“武平”“姑妈”等村里受苦受累的乡亲们。
  这其中最令他割舍不下的,是对“老哥哥”的牵挂。
  “老哥哥”是臧家对一个姓李的老长工的称谓。他二十岁就到臧家当长工,臧克家的曾祖父称呼他为“老哥哥”。从此,“老哥哥”这个具有特定意味的称谓就从曾祖父、祖父、父亲一代代传下来,一直传到臧克家这一代。
  臧克家与“老哥哥”最亲,在他少年孤苦的岁月里,“老哥哥”给了他许多比亲人还要亲的温暖:干活时,领着他在田间玩耍;歇息时,给他讲奇闻趣事、民间故事……
  当“老哥哥”因年龄大了,无力劳作,离开臧家时,年少的臧克家牵着“老哥哥”的衣角,流着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后来臧克家到临清当了中学教师,他开始有能力照顾“老哥哥”了,他要兑现当初“给你银子养老”的承诺。然而劳作了一辈子的八十岁的“老哥哥”却悄无声息地走了。
  “老哥哥”给予他心灵的温暖是刻骨铭心的。直到晚年,臧克家回忆起“老哥哥”的往事时,仍然忍不住失声痛哭。
  臧老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把一部分骨灰撒在了陪伴着他、看着他长大的“老哥哥”的坟头。半个多世纪的思念,终归于家乡的黄土。
  臧克家曾深情地写道:“不管路多远,山多高,水多深/一定要把我葬埋在故乡……/我太爱这乡土,太爱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这爱是那么浓烈,那么醇厚,它的熏香使我不朽。”
  在故乡熏香下,他的英灵完成一次轮回,又获新生,永远不朽;他的诗歌与情感也像熏香一样,让他的故乡同他一样不朽。
  (作者单位: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服务中心)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