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沧湾

沧湾

2013-07-02 16:57:44 来源:诸城新闻网

 

 沧湾紧邻我市影剧院,南靠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西畔即为宽阔净美的和平街,隔街有广电大楼和新郎希努尔专卖大厦等建筑。在繁华的闹市区,一个广场连着一个沧湾,二者互为依托,互为映照,独具一格
    沧湾面积不大,但位置优越,因而游览起来非常方便。         

 沧湾也称“沧浪湾”。沧浪之名,各地引用者甚多,如襄阳有沧浪水,武当有沧浪州,均州有沧浪亭等,这些名称的由来,都出《孟子·离娄篇》中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称谓,是说水是青色的。因为我市沧浪湾的水具备这种清澈碧绿的特点,所以前人为其取“沧湾”之名。  

 沧湾的形成,很可能与筑城有关。诸城汉代称东武,旧址在今城东古城子岭上,东汉建初五年迁于岭下,即诸城南城。北魏永安二年,又建北城。两次建城需大量用土,用土则就地而取。城外护城河就是筑城挖土而形成的。沧湾位于南北二城的西城墙交接处内侧。筑城时,因为就近取土,而挖出了低洼的大湾。可见沧湾成形于汉魏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沧湾的名字是富有诗意的,更富有诗意的是她丰富的内涵。沧湾大概从她形成之时,就成为一处名胜,而所有的名胜往往都伴着著名的诗文传世。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知密州时,曾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词篇,其中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他用生花之妙笔,描绘了龙城的秀丽风光,“风细柳斜斜”中的杨柳,可能是在城壕边,也可能就指在常年蓄水的沧湾周围。沧湾名胜到了清代更加昌盛,当时湾北有城隍庙、养济院;东面有姑子庙、关帝庙。我市的四大奇观“一步三孔桥,三步两座庙,南北墙上画麒麟,西北角楼倒吊枸(枸杞)”,其中三处就在沧湾附近。
    沧湾尽管历史悠久,但明清时代的沧湾,无非就是半池方塘,三面环柳,池塘中有了供人游玩的“漾月楼”。从民国时期沧湾的照片看,湾内荷叶如盖,莲叶田田,湾边垂柳环绕,游人不断。日本鬼子盘踞诸城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沧湾破败不堪,成了杂草丛生、蚊蝇孳长的臭水湾。一直到诸城解放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沧湾才真正获得新生。  
    解放后,沧湾的修建纳入了政府的规划。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造修建。1982年至1983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拨专款重修沧湾。沧湾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游人面前。诸城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公园——沧湾公园。另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是1997年,这次修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湾畔加了围墙和护栏,把沧湾与街道及中心广场区分开来,成为一处封闭式的小型游乐园。第三次大的修建是在2004年。诸城市委、市政府采纳民意,拆除沧湾围墙和护栏,改造中心广场地面和院内绿化苗木,使广场、沧湾、绿地、花木连为一体,建成了一处全开放式的公园。
    重修后的沧湾,不但保持了原来的面貌,而且使建筑造型和结构既富有古典的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沧湾以她别致的园林结构,极富特色的文化内涵,向游人展示了清丽的容颜。
       
    (本版老照片由特约摄影记者张磊提供,其他照片由本报记者巩向红摄。)  
 

民国时期的沧湾

昔日沧湾

    

 

今昔沧湾西侧人行道对比

上世纪九十年代,沧湾南岸的栏杆还是铁护栏

1986年整修沧湾漾月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