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这样一群幕后的隐形战士
他们与病毒近距离接触
不畏艰险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检验科医生
作为提供新冠肺炎诊断依据的检验科,无疑成为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检验科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医院安排,紧急召开科室会议,周密部署防疫任务,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全科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
冲锋在前,主动请战

检验人素来被称为“幕后英雄”,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他们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痰、咽拭子等,各项检验操作风险很高。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聚集性疫情,积极响应“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号召,科室于海珍、周波、刘蔚和刘其伟高风亮节,主动请缨“一条龙”检测,经过紧急培训,包揽所有高风险标本的检验工作,成立了临时疫情检验小组,两人一组,24小时轮流上班,与病毒博弈,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更早的诊断依据和更多的希望,把风险留给自己,保证其他同事安全,夜以继日,全力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加强培训,做好防护

为了让科室同志了解最新的疫情和新冠肺炎的检验诊断标准,科主任王艳萍多次通过网络视频、微信群等,培训新冠肺炎最新知识,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科室连夜制定了《检验科个人防护流程》等实用操作规程,医院则最大限度保障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供应。
门诊患者抽血窗口从开放采血台改为相对封闭的采血窗口,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留观病区标本由专人专项处理,规范采样环节,保证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科室也加大对实验室各个环节隐患排查,降低实验室污染的可能性。不仅保护了患者,也更好保护了医务人员。
改造流程,节约防护物资

感染科患者的标本涉及到检验科数十个操作岗位,防护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节约防护物资,又能避免交叉感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分管院感的副院长张毅通过现场调研,提出了两全其美的建议,短时间内把能搬动的仪器集中到一间实验室,全程两人封闭式操作,科室及时改进工作流程,解决了大难题,坚决堵住了聚集性感染的口子。
不惧危险,坚守岗位

对于发热患者的标本检验,为了及时鉴别诊断,除了进行常规检测之外,还需要开展疫情相关的特殊检测项目,这些样本可能携带病毒,在样本离心、加样等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为防止感染,检验人员必须穿戴连体防护衣、护目镜、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全副武装。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浪费,检测期间工作人员不进食、不喝水、不上厕所,口干舌燥的时候也只能微微抿一下嘴唇。因为分诊需要,每个标本都十万火急,他们不分批次,流水作业,五、六个小时下来,脸上留下一道道的压痕,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往往半夜三更被叫起来,中午忙碌的时候更是顾不上吃饭,无论体力还是脑力对他们都是极大的考验。他们不畏危险、坚守岗位,当好临床医生的“侦察兵”。他们工作的地点是检验科,却同样也是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

疫情就是命令,检验科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以新时代检验人的使命和担当,团结一致24小时坚守岗位,时刻保持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的严谨作风,与病毒“零距离”接触,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有力的依据,达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目的,让更多人避免病毒的感染,成为这场战役中最坚定的“坚守者”,与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一起默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以赴。
面对病毒
避险是人的本能
冲到一线
是职业精神的呼唤
致敬,检验科医生!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