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去哪儿?是去泰安登山,还是去青岛看海?是去菏泽赏花,还是去日照采茶?
目前有两种旅游方式最为流行:一曰“特种兵式”走马观花,二曰“候鸟式”旅居。你准备选哪种?

《飞越泰山》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构建云端漫步的数字探索体验
“特种兵式”自不必多说,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至于“候鸟式”旅居,可能很多人一下子都会想到银发族“冬南夏北”的迁徙。
“冬南夏北”的避寒、避暑旅居是我国居民旅居的最主要类型,退休老人是绝对的主力。此外,“短暂归隐式”旅居也在崛起,乡村是“归隐”的上选。

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古村入夜千灯焕彩,星辉与灯火交融成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城市人被“内卷”压得喘不过气,乡村的“慢”就成了稀缺品。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8月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旅居者中20岁至40岁的约占60%,有13%的旅居者将乡村作为优选旅居地。
某北方省份的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约有80%的游客为“逃离城市、疗愈身心”到乡村旅行,且以度假为核心的乡村“深度游”“慢体验”成为主流。2024年,在乡村停留4—5天的人群,较2019年增长900%以上;20%以上的“乡村粉”年平均去乡村5次以上。

威海烟墩角村,联合国旅游组织认证过的“最佳旅游乡村”之一,远离喧嚣,岁月静好
从“旅”到“居”,人们不再匆匆“行万里路”,而是放松下来“住进生活”。
换句话说,旅居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它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迁徙”,是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一种“空间转换”,也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一种“时间缓冲”。而乡村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验场。
往更深层一点说,旅居乡村,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如何生活的思考,目的是更好地安顿心灵,所以它既不是简单的旅行,也不同于居住,而要既能“看风景”,也能“过日子”。

春夏的乡村模样:静坐可揽翠色入怀,尽得诗画之境
对于乡村来说,这是个机遇。
若想抓住这个机遇,首先就得留住原有的“静谧”。
人们之所以向往“归隐”乡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乡村生活有别于都市节奏,是一种悠闲、宁静、自然且充满烟火气的氛围。在这里,游客既与村民比邻而居,又能适当屏蔽社交,减少社会联结,生活变得简约而松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景点是合适的拍照打卡地,但不会成为理想的旅居地。
若想抓住这个机遇,还得亮出本地“文化”。
旅居意味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游客“玩”什么?答案就在“文化”里。或学习织染,或体验酿造,或赶集听戏,或参与“村晚”……每个地方的民俗风情、非遗手作就是最好的生活体验。近几年流行的民宿是比较接近旅居的一种业态,但有些民宿隔离了游客和村民,更像酒店,并不适合旅居。

到“杨庙·黄河里”体验一把民俗乡情也很不错
旅居是一种主客共享的生活模式,是将安静悠闲的田园乡居与舒适现代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接纳游客成为“新村民”。优美的自然环境、悠闲的生活氛围、鲜明的地方文化、舌尖上的美味,一样都不能少。所谓“始于山水,归于烟火”是也。
坐在农家小院的石桌旁,淋着桃花雨,吃一盘香椿炒鸡蛋,远比酒店里的标准化服务更能吸引旅居客。
这个“五一”,不妨试试旅居山东吧,深度体验一把“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