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再一次擦亮“电影之都”的城市IP。
今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即将在山东青岛举行。数百位电影界代表将出席此次活动,与全国电影观众共同见证中国电影的荣誉时刻。
这是作为中国电影政府奖的华表奖,首次将举办地落在北京以外的城市。此次新动作,对外界释放出鲜明信号:青岛这座与电影血脉相连的城市,或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作为中国北方一座自然禀赋优越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因具有中西合璧的城市历史景观,被誉为天然的“东方影棚”。
当然,若把时间轴拉长,更会发现青岛与中国电影的缘分颇深——中国电影很多个“第一次”都诞生于此。比如水兵俱乐部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在青岛首映,青岛亨利王子饭店是中国最早的放映场所之一……2017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

图/东方影都
近年来,青岛借助长期积累的工业背景和产业优势,将“电影之都”的品牌擦得更亮。这里,基本建成了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平台的制作配套供应链;这里,诞生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一批优质影视作品;这里,累计接待影视剧组500多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387亿元……
更重要的是,电影撬动了青岛影视产业的“链式反应”。无论是“片场之旅”系列研学产品,还是各高校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抑或是数字艺术产业园等影视项目,都成为青岛影视软实力的标签。目前,青岛影视基地已形成了华谊兄弟、英皇娱乐、五洲发行等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影视企业带动、中小微影视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背后不乏青岛的主动出击。青岛先后推出《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揽子举措,从资金贴补、到政策扶持、再到设置创研机构等,青岛不断推动影视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去年,青岛推出《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基地”目标,开展精准招商、强化人才培育、高水平举办重大影视活动等具体任务。从这个角度上说,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的落地举行,给青岛彰显电影之都实力、聚力推动“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基地”建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青岛影视产业的发展,亦是山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山东省先后编制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齐鲁文艺高峰计划”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等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影视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其中《十项措施》明确提出,对全国影响广泛、群众普遍认可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行重奖。
如今,山东拥有资质的影视制作公司达18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每年创作生产电影70余部,而这将成为山东影视产业厚积薄发的底气和保证,助力山东影视产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1 条记录 1/1 页